它们不是演化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而是借虚构之事来写历史、现实及理想,使幻想故事历史化,有较强的艺术概括性。
总之,这类讲史演化的神魔小说,虽然艺术比较粗糙,但是作者能巧妙地作神话式的演化、传奇式的幻想,幻域与人间,神人与凡人,互相交通,无穷变化,从而构成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
于是,历史只留下影子,成为虚幻化的历史故事。
第三类是由民间故事演化而来,即民间文学化的神魔小说,包括宗教故事的演化与民间故事的改编两种形态。
像《仙出处东游记、《玄帝出身志传《南海观音出身传等。
宗教故事指那些宣扬宗教教义、神化仙佛行事的故事。
由于这些故事具有从民间来、又在民间中盛传的特点,因此,民间文学化的神魔小说很大一部分是对这类故事的演化。
其中或沉淀着古代民俗信仰的文化精神,或塑造着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形象,或敬仰某种非凡之壮举,或寄托某种理想之愿望。
这类交织着歌颂理想正义与崇佛道灭妖魔的故事题材,在民间流传的过程中就有很强的神异性,经过文人有意识的再创作,从而折射出时代之光。
另外,民间文学化的神魔小说还有一部分是根据民间幻想故事改编而成的。
像朱名世的《牛郎织女传、玉山主人的《雷峰塔奇传,就是根据民间长期流传的四大传说中的两个传说改编的。
神魔小说虽然在题材类型方面呈现出多种表现形态,但在艺术方面则是以浪漫主义为共同特色的。
首先,是丰富的幻想、极度的夸张。
神魔小说是以突破时空、突破生死、突破神人界限的手法去描写奇人奇事奇境:其形象多是神魔,他们都有奇特的外貌、奇特的武器,有着变幻莫测的神通、超越自然的生命。
即使是人,也多是被神话仙话化的“神人”、“真人”;其事件,多是除妖灭怪、伐恶扬善、战天斗地、显扬忠烈。
其环境,则多是幻域,其中有天庭、地府、龙宫,也有海市蜃楼般的仙庄,佛境、孤岛,把现实与幻想、天上与人间皆笼于笔底,从而向人们展现出广阔的描写空间、奇丽的幻想天地。
其次,是奇妙的变形、丰富的象征意味。
神魔小说之中,作者设立这些象征形象是为了表达某一信念而采用的手段,具有假定性和象征性。具体说有两种表现方式。
一是整体性的象征方式,像《西游记的整体形象并不仅仅在于折射现实,同时也在象征着一种从追求到痛苦到现实的人生哲理。
一是局部性的象征方式,就是镶嵌在整体性象征体系中的一些有哲理意味的故事或与整体象征无关的一些哲理性语言。
当然,有的象征并不是作者的主观意图,但是客观上由于象征意象的启示,则激发了读者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从而扩大了作品的内涵。
神魔小说在明代极为兴盛(这是有其社会原因的。
首先是统治阶级对宗教的提倡(特别是大力宣扬“三教合一”的思想。
明王朝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在使用暴力统治的同时,也利用各种思想工具。
先是利用正统的儒家思想。
比如开国之初,朱元璋就对他的臣下说:“天下甫定,朕愿与诸儒讲明治道。”
然后,就是利用道佛树立政治威信,梦想长生不老。
还在创业的时候,朱元璋就利用道人为他编造神话,进行宣扬。
此后,又有世宗皇帝等狂热地求神拜佛,访仙问道,或封赏道士,或官办佛事,遂使三教合一的思想深入人心,妖妄之说到处蔓延。
在这种三教合一思想及妖妄风气的影响下,神魔小说的创作便兴盛起来。
于是,三教合流思想影响着神魔小说的创作,神魔小说的创作又对三教合一的思想进行传扬。
如《西游记第四十六回,孙悟空曾对车迟国王说“望你把三教归一,也敬僧,也敬道,也养育人才,我保你江山永固。”
以及《封神演义中也曾说:“红花白藕青莲叶,三教原来总一般。”
江西廉访使刘廷玑在评《女仙外史时也说:“此书三教兼备,皆撤去屏蔽直指本原,可以悟禅玄,可以达圣贤。”
其次是明代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古今中外一切思想解放运动在文学方面往往都有一定的浪漫主义与其呼应配合,相辅相成。
明中叶,腐朽的封建制肌体内萌发出资本主义的幼芽,市民阶层登上了历史舞台,社会风气随之一变(冰封的学术园地也出现了解冻的迹象。
反射在传统文艺领域内,表现为一种合规律的浪漫主义思潮:高雅矫饰的贵族文艺让位于自由地表达愿望、抒发情感的世俗文学;民间文艺得到了重视,新生意识充满了活力。
特别是对神怪的广泛兴趣,对奇幻夸张、狂放不羁的创作方法的肯定,更有力地冲击了封建王国“不语怪力乱神”的正统文艺思想。
于是,佛道的盛行,文学的浪漫思潮,市民对神话的兴趣,共同孕育出一大批以神魔怪异为题材的小说作品。
……
……
……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