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章 原来的历史(2 / 2)兰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外面包裹着这一层碎瓷铁钉的黑火药炸药包点燃后,丢到城下,扔到人群中。

炸药包炸裂开来,火光四溅,鲜血四溅。

啊……啊……

直接被炸死的人并不多,更多的是被碎瓷铁钉击中,一时死不了,忍受不住疼痛发出阵阵哀嚎,吓破了周围不少人的胆。

城门打开,手持马刀、猎弩、手枪、长枪等等武器的将士骑马出城迎战。

叮叮……

主将死了,敌人用的武器太先进了,都没有见识过。

为了活命,副将下令鸣金收兵。

大明军追击二十里,大宋军伏尸二十里。

蓝鑫对子弹很珍视,要求持枪手省着用,这一场仗,耗掉了他给军队大半的子弹。

为了避免大宋军杀个回马枪,追击的主将见好就收,追杀了二十里,就不再追了。

慕容延钊准备攻打岳州时,遇到在岳州城外驻扎三日的大明军。

大明造的火炮第一次投入战场,十门火炮齐发,威力惊人,气势十足。

慕容延钊从未见过战还有这么大的,前锋营冲锋靠近敌军,枪支射击的声音响起,看着前方的将士一个个倒下,慕容延钊心里拔凉拔凉的。

撤吧,这战打不赢了。

慕容延钊退兵,大明军主将司马南没有追击,再次派出使者进城劝降。

司马南是大明军攻打吴朝崛起的新一代将领,年龄不过二十五岁,如今,已经成为官居从三品的虎牙将军。

岳州的主官站在城墙上见证了看着大明军轻松击退大宋军的过程。

大宋军干不过大明军,可能大明天子真的是天帝之子,降了,总比战败被俘来得好。

过了不到十日,李处耘战死,慕容延钊战败,退守江陵,这些消息传到汴京。

“气煞我也!”

赵匡胤气的摔了几个茶碗,气得肝疼!

得知大明使用了来自仙界的杀敌武器,赵匡胤迷茫了。

“难道大明皇帝真的是天帝之子?”

“不可能,大明和海外国家贸易频繁,那些武器可能来自海外。就算他是天帝之子,朕……”

赵匡胤不敢往下想了,如果德仁真的梦游仙界,从仙界带下了各种杀人的利器,高产的红薯,还有大量玻璃镜等宝物,那朕还怎么和他干架啊?

投降?

赵匡胤可是百战老将,他不是一个轻易服输的人,投降的念头一闪而过,立马甩掉了这个想法。

大宋兵多将广,大明边陲蛮夷小国,怎可战胜大宋,一定是李处耘和慕容延钊轻敌了。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之前,太轻敌了,等摸清了大明的底细,找到应对之策,大宋一定会赢的。

岳州归降大明的消息传到朗州(今常德市),周保权和幕僚商议后,决定向大明投降。

大明军进入岳州后,对城内百姓,秋毫不犯。

……

过了半个月,大明军攻占了原武平和原南平两军长江以南所有城池。

蓝鑫让钟允章为自己给赵匡胤写一封国书,主要意思是愿意和大宋划江而治,愿意和大宋互通贸易,同时欢迎大宋使者来兴王府做客。

另外,蓝鑫准备了一份超级大礼送给赵匡胤。

手表一块,拍立得相机一台,长枪一把,玻璃镜数面,珍珠项链数条,人工宝石首饰数件项链,大明银币百枚,大明金币百枚,大明产白砂糖一百公斤,大明产的冰糖一百公斤,大明产瓷器四套,大明产的……

这些礼物净重超过五百公斤,整整十五箱。

拍立得,拍照片,不是摄人魂,虽然大明使者说了,但赵匡胤还是觉得拍立得有问题,看了使者给旁人拍的照片,不敢让使者拿拍立得给自己拍照片。

手表,准确的计时神器,赵匡胤很喜欢,有点爱不释手。

长枪,射程惊人,威力也很强大,赵匡胤知道李处耘被抢射杀的,觉得对方死得不冤。

可能大明国主真的是天帝之子,既然他主动和我求和,划江而治,就依他。

赵匡胤打算派出几个机灵的亲戚担任使者出使大明,

收了大明皇帝的赠礼,赵匡胤自然要送回礼,而他不知道对方的喜欢,只能问大明的使者:“你们皇帝喜欢什么?”

“瓷器。大明陛下仰慕柴窑已久。”

使者出使之前,蓝鑫就和他说过,如果赵匡胤主动说回礼的事情,就说要会烧柴窑的匠人。

我国古代的祭祀礼器多用青铜器,周世宗柴荣即位之后,开用瓷器礼器代替青铜礼器的先河。

柴荣创建御窑,即后世所谓的柴窑,诏令制造祭祀所用的瓷礼器及皇宫所用的日用陶瓷。

窑匠向柴荣征求瓷器的颜色时,柴荣指示:“雨过天青云**,者般颜色作将来。”

要求把瓷器烧成雨后青天的颜色。

清梁同书的《古窑瓷器鉴定考》云:“柴窑,后周柴世宗所烧,以其姓柴故名……制精色异,为诸窑之冠。”

柴窑为我国历代名瓷之魁,然而传世真品极为稀少,后人因此多对其赞誉叹惋不止。

北宋仁宗朝时,已经很难见到柴瓷的真容。

欧阳修《归田录》云:“柴氏窑色青如天,声如磬,世所稀有,得其碎片者,以金饰为器,北宋汝窑颇仿佛之,当时设窑汝州,民间不敢私造,今亦不可多得。”

宋仁宗朝距后周时间并不算长久,当时人们得到柴瓷残片时,却不惜用黄金来装饰,足见其稀有珍贵的程度!

明代时,皇宫还收藏一些柴瓷,如《宣德鼎彝谱》记载:“内府所藏(瓷器):柴、汝、官、哥、钧、定。”

但在民间,柴瓷则难得一见。

明朝末年,文震亨在《长物志》中就慨叹道:“柴窑最贵,世不一见。”

明代因此有“片柴值千金”的说法。

明代之后,柴瓷开始绝迹,无人再见过柴瓷实物。

到目前为止,中国各大博物馆均没有收藏一件柴瓷,而网上一些宣称是柴瓷真品的收藏品,也没有得到有关专家的鉴定。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