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之所以要召王守仁进京,是因为他知道王守仁虽然在后世是一名很出名的大哲学家,但在当前的正德时代,他的军事能力其实更加耀眼,更重要的是,他是吏部尚书王琼的人。
现在的朱厚照已经把自己代入到了一个皇帝的角色中。
朱厚照清楚,他这个皇帝要想当的稳当当的好,现在最关键的就是缓和武臣与文官、宦官之间的矛盾,平衡好这三股势力,厚了谁薄了谁都会有事故出现。
而朱厚照接下来打算严惩杨廷和等弑君的反臣,势必会引起整个文官集团的反弹,也会导致三股势力制衡的局面严重失衡。
朱厚照觉得自己得先拉拢一部分文臣,这样才不至于自己在严惩杨廷和等反臣时,引起整个文官集团反弹,也不会导致自己在大明的帝业出现动荡。
就如历史上的嘉靖一样,利用文臣斗文臣,才能让降低文臣对付自己和帝国的风险。
这个社会说到底如今是文臣士大夫统治的社会,他们背后的士绅控制着基层,也控制着整个大明的钱粮。
而不是朱元璋时期,卫所制还没崩坏,朱元璋可以依靠依旧强大的武臣集团,随意杀贪官,灭文臣威风。
而朱厚照自然不行,他现在要想治国还是要靠这些文官,否则他自己的权力会出不了紫禁城。
一句话概括就是,如果拉拢一部分文官支持自己“倒杨”,整个大明的基业就不会出现大的动荡,杀了杨廷和这一批文官,还是会有一大批文官愿意接替杨廷和的位置继续为自己的统治服务。
朱厚照之所以选择拉拢王守仁,则是因为王守仁是吏部尚书王琼的人。
在大明,吏部和内阁经常不和。
因为严格来说,六部从不属于内阁管辖,两者是平级机构,尤其是在嘉靖朝以前,吏部作为六部之首,在权力方面很多时候不逊于内阁首辅。
基本上,在大明也有不成文规定,成为吏部尚书则不能再入内阁兼任大学士。
当然,隆庆朝时的高拱是个例外,那也是内阁阁臣权力进一步加大的开始。
而现在是正德朝,据《明实录》记载,吏部尚书王琼与内阁首辅杨廷和的矛盾已经大到不可调和的地步。
王琼甚至因为江彬被捕一事大骂杨廷和不让他吏部知道。
所以,朱厚照要严惩杨廷和一党,自然得拉拢王琼,也只有王琼才不会反对处置杨廷和。
而王守仁就是王琼一手提拔的。
王琼和王守仁一样是地方官出身,而且更是和王守仁一样有军事才能,善马上治军马下治民,因而对王守仁在地方上的军事才能十分赏识,在王琼还在当兵部尚书时,就不停地提拔王守仁,使得王守仁从一个小小的龙场驿丞很快就当到了现在的巡抚官。
更重要的是,王守仁是平定宁王叛乱的核心人物,朝臣勾结宁王的罪证很大可能在王守仁手里。
朱厚照知道仅凭张永的证据和太医的证据,只能扳倒一个杨廷和,而不能扳倒杨廷和背后面的整个党羽,而要彻底清除杨廷和一党,勾结宁王的罪证才是最重要的,在朱厚照记忆里,自己落水就跟自己想要找朝臣勾结宁王的罪证有关。
而现在朱厚照需要这份罪证,自然得找到王守仁才行。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