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回 赤墙村(2 / 2)牧龙子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黄宗旦请来了冤句县有名的塾师,名叫李万年,来教授黄巢。黄巢非常聪明,有明辩过人、耳闻则诵、过目不忘之才。

转眼间到了八月十五中秋节。黄宗旦最爱菊花,院子里种了很多菊花,正是盛开的季节。黄宗旦邀请李万年在院中饮酒赏菊,黄巢在一旁相陪。

院中菊花怒放,在月光照耀下,更是清新又淡雅,绚丽而浓烈,美的娇艳欲滴、神秘诱人。

黄宗旦敬了李万年一杯酒,说道:“先生,如此良辰美景,何不吟诗一首,以助雅兴?”

李万年说道:“甚好!还请东翁出题。”

黄宗旦指了指这些菊花,说道:“就以此菊花为题,可好?”

李万年摇头晃脑,思索诗句,过了良久也想不出来,就站起身来,来回踱步,眉头越皱越紧,口中不停的“唏嘘”。

“陶令篱边望南山,罗含宅里泛金鸡;堪与百花为总首,自然天赐赭黄衣。”

这时在旁边的黄巢却朗声诵了出来一首诗。

李万年眉头松开了,脸却红了,说道:“还是令郎聪慧过人。”

黄宗旦却是又喜又惊,喜的是黄巢如此聪慧,惊的是诗中犯了忌讳。“赭黄衣”即龙袍,是皇帝专用的衣物,怎么能随意作比喻。

黄宗旦斥责道:“小儿怎敢乱语!”

本部书中有黄巢三赋菊花,此为第一赋。

……

黄巢不仅喜欢读书,还喜欢舞枪弄棒。

九岁这年的一天,黄巢读完了书,拿了根木棒正在院中耍弄,田氏坐在边上,边纳鞋底,边看黄巢舞棒。

这时门外传来鱼鼓简板之声,有人在门口唱道情,歌曰:

北海熊飞道人家,一琴一剑一杯茶,羽衣常带烟霞色,不染人间桃李花。

清静无为是吾家,不染凡尘道根扎。苦终受尽修正道,仙圣显宗我当家。

田氏往门口看,见有一老一少两个老道站在门口,前面这个是个黑脸的陀头打扮,后面是个十五六岁的小老道,穿着宽大的道袍。

老道站在门口唱道情,就是乞讨施舍之意。

田氏放下手中正在纳的鞋底,回去拿米面。回来发现两个老道不见了,黄巢也不见了,吓得手中米面撒了一地,也不去管它,跑出去四处去找,大喊“巢儿!”

四邻听到喊声,也都出来,忙问怎么回事,田氏把经过说了一遍,众人也帮忙去找。

有人说:今天没见到有老道啊。有的说:别不是被人贩子拐走了吧。有人跑去到盐铺告诉了黄宗旦。黄宗旦也是惊天霹雳一般,赶紧去找儿子。

众人找了一天,已经天黑,也没有找到,陆陆续续回到黄巢家中,安慰田氏。

这时,有个眼尖的盐铺伙计,说道:“东家,墙上好像有字。”

众人去看,果然墙上有字,也不知道是用什么所写,闪闪发光,所以到晚上才能看得清楚。只见墙上写着:

北方来道长,海陆到山东,三载借黄巢,年足自回程。

塾师李万年还在此地教书,看了这首诗,说道:“我明白了,这是一首藏头诗,‘北海三年’,看来黄巢被人带去北海了,三年后自然能回来。”

有人问:“北海在哪里?”

李万年说:“东海、南海我知道确有其地,这北海和西海也只是书上看过,究竟在哪里,我也不知道。”

众人议论纷纷,有些人就拿这首诗安慰田氏和黄宗旦。

夫妻二人也没有办法,存了一线希望,苟活于世,苦苦盼望娇儿。

……

那两个老道正是金壁风和若土小道童,三年后果然践诺,把黄巢送回了赤墙村。这就是上章的结尾处。

黄巢站在“赤墙村”的石碑前,童年的记忆涌上心头,他小时候常在石碑边上玩耍。

黄巢根据记忆,迈步走回家,还是那个熟悉的院落。黄巢推门进去,见母亲田氏就像他被带走那天一样,正在为他纳鞋底。

黄巢见母亲短短三年已苍老了许多,扑通跪倒,膝行到母亲跟前,说道:“娘,孩儿黄巢回来了。”

田氏见是失踪三年的娇子回来了,喜极而泣,几乎晕厥。邻居知道了这事,赶紧跑到盐铺去把黄宗旦叫来。

一家人团聚,真是喜不自胜。

田氏忙问:“巢儿,这些年,你去哪里了?”

黄巢正要叙述经过,忽然觉得头晕目眩,口吐白沫,一头栽倒在地。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