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息姑是个奸雄,或者是个贪图君位的家伙,那么弟弟姬允的小命,早已不保。然而,息姑没那么做,自己甘愿摄政,奉弟弟为鲁君。
公元前722年,息姑即位,但是,《春秋》并没有记载他即位,因为他是‘摄政’。孔子赞赏息姑的品德,依然把他当做国君对待,就是鲁隐公元年,《春秋》的故事,就从这一年正式开始。
这一年,天下发生两件大事:其一,就是前文所说的,郑庄公打败弟弟,把他赶出郑国,而后黄泉见母,开始走上历史舞台,在春秋早期叱咤风云。
另一件事,就是鲁国鲁隐公开始摄政,他并没有为难弟弟姬允,而是继承了周公的遗风:摄政而不篡位。
这两位国君,对亲弟弟的不同做法,形成鲜明的对比。郑庄公开启‘小霸’局面,而鲁隐公则隐忍摄政,息事宁人,他的的结局,注定是一个悲剧。
他摄政后,当年九月,首先和宋国结盟。
鲁惠公晚年,和宋国打了一仗。为什么打仗?《春秋》没有记载,不过记载了在黄地打败宋军。
大家知道,宋武公的女儿,是鲁惠公的夫人;而且他的前任夫人,也是宋国女子,息姑也有一半宋国血统。按理大家是亲戚,应该礼尚往来,互相支持帮助才对。现在,反而弃好成仇,真刀真枪兵戎相见,可见不是一般的仇恨。
为什么?坏就坏在鲁惠公不顾礼仪廉耻,抢夺儿媳妇。
这件事儿,《春秋》没有明确记载,也许是孔夫子觉得丢人,删除了;但不知司马迁从哪里得到消息,在《史记》中明确留下一笔:惠公夺而自妻之。
息姑是鲁惠公的亲儿子,人品好,从小接受正规教育,知道尊敬父母,尊敬国君。如今父亲已经不像父亲,儿子不能再不像儿子,忍一忍吧!
他能忍,宋武公却不能忍。好好一个女儿,嫁到鲁国,却受到如此欺负,可恨!
于是,宋武公发兵伐鲁,要给女儿出口恶气。毕竟是侵略,结果不仅没有取胜,反而以失败告终。新仇旧恨,越积越深,直到公元前723年,鲁惠公死前,宋国还大兵压境,以至于鲁惠公的葬礼也没办好,后来不得不重新安葬。
面对宋国大军,鲁隐公亲自率军抵抗,连父亲的葬礼也没参加上。
其实,他知道自己父亲失礼在先,如今生米煮成熟饭,再打只能伤了感情。
于是,主动请求与宋国讲和,好话说了一大堆。当然,主要的还是赔礼道歉,解释一番,虽然我不是您女婿,至少还是亲戚;另外,他还郑重许诺,自己只是摄政,不会篡权,将来,一定还政于弟弟。
如今,禽兽不如的鲁惠公已死,鲁隐公摄政,知书达理,将来还要还政于自己的外孙,对宋武公也算一种安慰。最终,宋国罢兵,两国还结成友好同盟,关系‘更上一层楼’。
鲁隐公摄政时期,和诸侯关系都不错,但他为人太善良,以至于一些大臣觉得他软弱可欺,抗命不尊。
比如,公元前722年4月,没有经过鲁隐公同意,鲁国大夫费伯率领军队,在郎地筑城;10月,公子豫不听命令,私自率军与郑国人、邾国人结盟。
公元前719年秋,诸侯伐郑,宋殇公请鲁出兵,鲁隐公不同意,公子翚(羽父)则坚决请求出兵。在没有得到授权的情况下,他竟然私自带兵去了。
鲁隐公的思想中,‘礼’,永远是第一位的。在那个礼崩乐坏的年代,这种观念,容易吃亏。即使跟随郑国伐许,也是因为郑庄公打着周天子的旗号,把他骗去的。
无法驾驭群臣,注定是个悲剧。
在他摄政的十一年中,鲁国内外还是很安定的,虽然没有什么显著功劳,但是也没有什么过错,后世对他评价不错。
他为春秋开个好头,然而,这已经无法阻止‘礼崩乐坏’的蔓延,各种谋逆篡权战争杀戮,展现在世人面前。这其中,也有许多正义之士,要把和平带给人间,比如宋国的华元、向戌,他们张罗了两次‘弭兵大会’,给春秋的历史增色不少;另外如曹国的子臧,鲁国的叔肸,吴国的季札,卫国的公子郢等,对那个宝座不屑一顾,让后人记住了他们的高风亮节。
春秋,一个巨变的时代,各种人物登上这个大舞台,创造自己的辉煌。如果你爱好历史,不论是古代还是今朝,那么就请从《春秋》开始吧!古今一也。
爱我《春秋》,爱我历史,爱我中华!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