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节 守下邳昏招频出 白门楼吕布丧命(一)(1 / 1)天火三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秋收已过,粮草已全部准备就绪,接下来就是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了。为此曹操特地将主要将领以及一众谋士召集在一起,共同商议发兵徐州的可行性。

当曹操说出要对徐州用兵的计划时,众将无不摩拳擦掌,可曹操又补充说想一战而灭吕布定徐州后,现场热烈的气氛又骤然遇冷。当年因讨伐徐州而失兖州的经历再度浮现在众人的心头之上,不少人开始在心里嘀咕“司空这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如果这次又像上次一般,可未必能有上次的好运气了”。

众将在彼此对望了一阵后,共同起身向曹操说道:“现刘表、张绣在后,叶县随时会遭到攻击,此时远征吕布,风险之大,难以想象!”

曹操面色一暗,众将会有反对意见虽在他的意料之中,可一起站出来反对自己,使得这场军事会议已经很难开下去了。曹操用求助的眼光望向另一侧的谋士们,开口询问道:“诸公以为将军们的意见如何啊?”

荀攸起身说道:“刘表、张绣新败,必不敢轻举妄动。吕布向来骁勇善战,今又和袁术再度勾结在一起,若任由其坐大,淮、泗一带的势力必响应他,到那个时候再兴兵讨伐,恐怕要比现在困难十倍不止。今乘其初叛,众心未稳之际兴兵伐之,可一战而破也!”

曹操听后激动地站起身来,他向荀攸称赞道:“公达之言甚合孤意。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孤意已决,即刻发兵徐州,诸将务必齐心协力,为汉朝诛此叛逆!”

曹操将令一下,众人齐声听令。发兵已成定局,但如何作战部署又让帐内众人陷入僵持之中。刘备、夏侯惇新败,是要夺回小沛,步步为营,蚕食掉整个徐州还是直捣黄龙,拿下吕布的根本所在下邳城,便成了众人商议焦点。

谋士们是各抒己见,将军们听得是满头雾水。开始大家还能平心静气的讨论,但到后来已经完全演变成了激烈的争吵,曹操满脸无奈地看着屋内众人,心下暗叹:都说偏听则暗,兼听则明,但当意见南辕北辙,且都很有道理的时候,也就到了最麻烦的时候。从内心深处来说,曹操并不是不知道该如何攻打吕布,但他现在必须要等待,等待众人经过讨论后所得出的结论,战争是有风险的,风险会导致失败,若因自己一意孤行所导致的战败,必然会使自己的威望受损。现在各方势力蠢蠢欲动,外有强敌环伺,内有政敌蛰伏,每走一步都必须要想好失败后的对策。就算做不到万无一失,也要能做到亡羊补牢。

诸将各不相让,谋士各执一词,就在场面即将失控的时候,郭嘉猛得站起身来大声说道:“诸公可否听我一言呐!”

郭嘉这一嗓子喊得中气十足,在场众人全都闭上了嘴巴,一脸惊诧地望向郭嘉不知所措。

一时间鸦雀无声,曹操打圆场微笑道:“奉孝有何高见,快说来听听!”

郭嘉向曹操行一拱手礼后,朗声说道:“诸公皆知我曾在冀州为袁绍幕僚,袁绍此人禀性如何,诸公已无不了如执掌了。现我军谋取徐州已势在必行,无非是在鲸吞与蚕食之间作出抉择。蚕食虽可步步为营,看起来最为稳妥,但袁绍在后,我们每夺一处城池,他便会索要一处城池,到那个时候,我们所作一切都不过是为他人作嫁衣。唯有鲸吞徐州,方可快速回兵许都。此举虽有重兵屯于坚城之下的危险,但也是破徐州的唯一之策。郭嘉言尽于此,望司空明察,望诸公明鉴!”

曹操未作表态,众人皆哑口无言。至于说出这番言论的郭嘉,则略有怒色地坐回到原处,他双眼微闭,再也不看场内众人一眼。

曹操面如寒冰,心里却乐开了花,有了郭嘉这一番言论,他也不必再为如何力排众议而犯难了。他用一种低沉但充满威严的语气向众人问道:“郭祭酒之言,诸君可有反对意见?”

现场依旧是死一般的沉寂,曹操这时站起身来发号施令道:“既然如此,孤决定即刻发兵徐州,荀令君负责粮草调度。公达、奉孝随军参谋。其余诸将皆命本部兵马严阵以待,三日之后大军出发,不破徐州决不班师!”

散帐后,荀彧一人回到府中,曹操将调拨粮草的重任交给了自己,在此之前类似的工作虽然已经做过很多次,但这一次却是史无前例的大调动,且机会只有一次,一旦失败,再想夺取徐州就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了。

眼下有两个问题急需他来作出决断,一个是战争可能持续的时间,另一个是战场上的损耗。毕竟战线越长,后勤的补给压力就越大,路上的消耗一定要计算准确。繁索与复杂的计算工作持续了一整夜,尚书台的官员们已经有累倒在书案之上呼呼大睡的了,双眼布满血丝的荀彧在做着最后的校验工作。一道道的公文发出,又有更多的公文被送到了荀彧的案前。不知什么时候,曹操也随着传递公文的小吏一同来到了尚书台内。众人见是曹操,皆欲起身行礼,可曹操一个噤声的动作又使众人不得不停了下来。

曹操悄悄走到荀彧身边,全神贯注的荀彧丝亳没有察觉到顶头上司的到来,他头也不抬把将一卷竹简交到身旁的曹操手中并吩咐道:“速将此令交予典农中郎将,令其粮草务必在十日内筹措完毕。”

玩心大起的曹操装模作样地答道:“诺,孤这就去办!”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