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两人搭乘一辆三轮摩托车往陈默家所在村子驶去。
山是浅山,并不怎么高,山路也不险,但是沙石路面坑坑洼洼,三轮车在路上左右扭动身子,躲避路上的坎坷。
带篷布的三轮车内只有两排胶皮长条凳,没有抓手,必须靠两脚使劲踩在车厢地板,才能勉强保持身体平稳。有时车身晃动,朱丽丽不得不抓住陈默的胳膊。
去往山村的乘客,只有他们两人,三轮车比较破旧,到处都在发出响声,发动机的排烟管可能是破裂了,响声特别大。坐在车里说话都得扯着嗓子喊。
陈默不时地看看朱丽丽,心想,干部子女在城市呆习惯了,来农村体验一下也好,这也是增长见识。
朱丽丽看着陈默的一脸坏笑,她在陈默的胳膊上拧了一下。
陈默夸张地大叫着抽回胳膊。这时,三轮车又摇摆了一下,朱丽丽又抓住了陈默的胳膊。
朱丽丽突然发现了陈默手腕上那两个字母的印痕。她指了指那两个字母,用眼神在发问。
陈默摇了摇头,并没有回答她。车子平稳行驶了。朱丽丽松开陈默的手臂。
半小时之后,三轮车驶进一个小村。这个村落大概有几十户人家,因为地形所限,三五家一簇,七八户一簇,还有个别是独门独院的。
一条只能容一辆车通行的小路在起伏的田地里绕来绕去,把每一户人家串联起来。
陈默扒在车厢里的一个小窗口处,给司机师傅指路。
三轮车在一户人家门口停了,陈默跳下车厢,给司机结算了运费之后,取下行李。
朱丽丽跟着跳下车。她看到眼前的景象,想起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陈默的家有篱笆墙围起的院子,还有一栋二层小楼。小院后面是低矮的小山包,小山包上,还有一户人间,同样是二层小楼。
院子前面正对篱笆门是一片水田,水稻长势喜人。稻田被田埂整齐地分割成许多小块。稻田的四周是一米多宽的小路,路边种的毛豆已经结果。
三轮车司机拿了钱,帮陈默卸下行李,开车走了。
也许是三轮车的声音惊动了院子里的大黄狗,它的叫起声吵醒了主人。
陈默家的小楼,人字形的屋顶,屋檐四角挑起,青瓦白墙,原木色的门窗,有点徽派建筑的风格。
朱丽丽看到两位老人一前一后从屋子里走出来。走在前面的应该是陈默的父亲,老人个头不高,头发花白,胡子拉碴,身穿一件褪了色的军用短袖衬衣,大短裤子,绿胶鞋。手里握着一个一尺来长的旱烟斗。
跟在后面的应该是陈默的母亲,她手里还端着一个塑料盆子,里面装着些毛豆。她身体瘦小,身着米色碎花衬衣,深色裤子,一双方口布鞋。
“爸,妈,我回来了。”陈默拎着行李箱进了院子,“这位是我的朋友,丽丽。”
老人一看儿子回来,别提多高兴了,全都笑逐颜开。
陈默的父亲看到儿子身后还跟着一个姑娘,他脸上的笑容收敛了一些。
陈默母亲连忙放下手中的盆子,接住了儿子的行李,笑着问朱丽丽:“闺女,来了?”
“阿姨好,叔叔好!”朱丽丽跟在陈默身后进了屋子。
小楼的结构很简单,一楼有一个大客厅,客厅两侧各有一个房间,客厅一角是通往二楼的楼梯。
朱丽丽看到,客厅是水泥地面,没有铺地砖,也没有木地板,青灰色的地面拖得很干净。客厅足足有七八十平方米,却没有像样的家具。除了一套简单的木制沙发、茶几、电视柜,再没有别的东西。客厅的一角,还摆放着一些农具。
进到屋子里虽然比外面凉快了些,朱丽丽仍在寻找空调在哪里。她扫视了一圈,没有。确定这间房子里是没有空调的。
窗子全是大开着的,从屋后山上吹下来的凉风穿堂而过,倒也凉快,并不怎么热。
“快来,坐下先歇一会儿。”陈默妈妈说,“热坏了吧?我给你们拿点冰粉去。”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