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29章 经济生态圈(续)(1 / 2)一贱下天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29章 经济生态圈续

1636年8月2日,库页岛南端的遂宁堡今南萨哈林市还沉浸在薄雾织就的轻纱中,晨钟便穿透潮湿的空气,悠悠回荡在寨内的每一个角落。

这是岛上最为宜人的时节,温暖的季风裹挟着海洋的气息,轻柔地拂过这座由新华人耗时近两年精心营建的堡寨。

朝阳缓缓升起,金色的光芒洒在堡寨的每一处,为它镀上一层生机盎然的光辉。

遂宁堡依山势而建,夯土与木料筑成的寨墙巍峨耸立,高达一丈二,坚实可靠。

两座棱塔矗立在城墙南北两侧,上面皆架设着一门4磅火炮,黑洞洞的炮口警惕地注视着原野。

寨门上方悬挂着一幅崭新的匾额,“遂宁”两个鎏金大字在风中熠熠生辉。

晨光里,一名挑着水桶的土著妇人从寨子外的小溪边走来,桶中晃动的水面倒映着木墙飞檐。

此时,寨子门口的一处茶摊已升起袅袅炊烟,摊主正往铁炉里添着干松枝,砂锅里的糙米混合着海带与贝类,咕嘟咕嘟冒着香气,引得几个值夜的民兵驻足,吞咽了几口口水,便吆喝一声,喊着给来几碗热气腾腾的粥。

“嘿,土人又来了!”一名民兵几口将碗里的粥喝完,又使劲舔了舔碗沿,然后有些意犹未尽地将它放在小桌上。

听到寨门有动静传来,循声望去,却见是一群附近的土人,肩上扛着大捆的皮毛,在一名武装民兵的引领下,朝物资储备库的方向走去。

他们身上的服饰各具特色,皮毛在阳光下闪烁着柔和的光泽,彰显着他们的勤劳与智慧。

“哟呵,这些土人还当真了得!还没两个月,他们竟然又猎得如此多的皮毛。”另一名民兵感慨道,眼中满是惊讶与赞叹。

“嘿嘿,都晓得皮毛可以到咱们这里换来好东西,那还不得天天钻林子去抓貂猎狐。”有人笑着回应,话语中带着几分调侃。

“没错,搁着以前,他们想要换些铁器、盐巴、布帛之类的物资,要么乘坐小舟来北瀛岛,要么跨过大海往辽东,这危险性可不小。如今,咱们来了,倒是省了他们许多事!”

“呵呵,就像拓殖队的那些官人说的那样,咱们给这些土人带来了文明和物质。”

“……”

那群土人在路过茶摊时,见有人对着他们指指点点,似乎在议论他们。但他们并未生气,反而露出憨厚而友好笑容。

这些外来人自进驻该地后,表现得倒也很友好,双方之间通过商品交易,也建立了基本的信任关系。

每过数月时间,在猎到了大量皮毛后,就会主动前来,换取部落中急需的各类物资,从而改善族人的生活。

在他们眼里,这些自称新华的外来势力相较于后金政权,无疑要温和友善得多。

有了这些铁制兵器,部族不仅拥有了足够的自保能力,在野外狩猎时也能捕获更多的猎物,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因此,在土人们心中,新华人是真正值得信赖的朋友。

想当年,老汗努尔哈赤就会经常派兵扫荡黑龙江下游、东部沿海及库页岛等地,以武力胁迫或俘获各部族人使之归附。

对于那些抗拒的部族皆以酷烈手段予以无情的镇压和屠灭,令他们无不处在战战兢兢的恐惧当中。

而这些新华人却截然相反,他们从未强迫土人归附投顺,还以极为公平的价格,与地方部族展开贸易往来。

更让他们这些地方部族为之欣喜的是,新华人除了售予盐巴、香料、布、小刀、铁锅、斧头之类的日常生活用品外,还毫不吝啬地将刀剑、铁矛卖给他们。

有了这些铁制兵器,不仅可以让部族拥有足够的自保能力,而且还在野外狩猎过程中得以捕获更多的猎物,生活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哦,还有,新华人还教他们简单的种植技术,土豆、燕麦、大麦之类的,虽然囿于管理不善,收成不怎么理想,但总归比林子里采摘野果要来的实在。

因此,在土人们心中,新华人是一群值得信赖的朋友。

“塔塔拉族长,你们这次带来的皮货不少呀!”

土人一行来到寨中的物资储备库,立时受到了几名新华人的热情欢迎。

塔塔拉是附近赫哲族的首领,他身材魁梧,眼神中透着坚毅与智慧。

听到对方的话,他也露出了微笑,转头吩咐几名族人将背来的皮毛放到新华人面前,然后连比带划地说了起来,话语中还不时的夹杂着几个汉语,虽然不太流利,但足以表达他的意思。

“……比上次多。……还是按老价钱收?”

周明远微笑点头,示意两名伙计上前验货。

自两年前,他们来到此地建寨设点后,便与当地的阿依努人、赫哲族陆续达成了皮毛贸易协议,并定下了相应的交易价格。

起初,他们还需吭哧吭哧背着沉重的盐巴、调料、铁器之类的物资,在各个部落间游走,积极地展开皮毛贸易,过程十分艰辛。

但随着双方之间的信任度不断提升,新华人也适当地展示了自身强大实力后,便渐渐地开始当起了“坐地虎”,将遂宁堡变成了方圆百里之内最大的货物集散中心,吸引周边无数的部落主动找上门来交易。

“主事,这批貂皮成色极好。”一名伙计仔细检查后,上前低声报告,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要是运到大明的话,价格起码可以翻十倍!”

周明远不动声色地点点头,眼神示意他去库房搬运土人需要的物资。

这些账早已在心底算了很多遍了,在库页岛用盐铁和布匹换取皮毛,经北瀛岛运到日本可获利五倍以上,运到大明北方则可获利八到十倍,运到江南、广东更是能获得利润十二倍以上。

这些皮毛贸易为我新华方才于北瀛岛拓殖区站稳脚跟提供了稳定的财源。

“对了,塔塔拉族长,听说你的小儿子病势沉重,至今也未好转。”周明远笑眯眯地看着这位赫哲族首领,眼神中流露出关切之意,“我们寨子前些日子来了一位医术精妙的巡诊郎中,你要不要将孩子带来看看?”

塔塔拉通过对方的手势,连蒙带猜地明白了周明远的意思,眼睛顿时一亮,粗糙的大手一把抓住了他的肩膀,“哦,是真的吗?部落里的萨满为他祈福了一周,但却没有一点好转。若是你们能治好的孩子,我愿意为此付出一切!”

“我们不需要你付出什么。”周明远轻轻地挣脱了他的双手,笑着说道:“我们只是想要拥有你们的友谊,跟我们遂宁堡建立一种互惠合作的亲密关系。嗯,换句话说,我们应该联合起来,成为彼此可以依靠的互助同盟。”

“当然,我非常愿意跟你们建立联盟。”塔塔拉豪爽地说道声音洪亮而坚定:“你们的朋友,也是我们的朋友。你们的敌人,也将会是我们的敌人。”

——

8月16日,北瀛岛,建昌堡今北海道小樽市。

一艘来自大明的福船缓缓驶入建昌港,船头上站着一位身着靛青色直裰的中年男子,望着逐渐清晰的岸边建筑,眼中闪烁着期待的神情。

“三爷,前面就是新华人的港口了。”船长走过提醒道:“我们商行要的貂皮和冬参,这里都能寻到上等货。”

赵汝衡轻轻点头。

他这次冒险泛海而来,就是要为赵氏“德润生”开辟新的货源和渠道。

江南的丝绸生意竞争日益激烈,而北方这些珍稀特产在大明权贵中却越来越受欢迎。

“听说,这些新洲人很特别。”赵汝衡若有所思地说道:“他们既不像倭寇,也不像普通海商。”

“他们确实不一般。”船长压低声音:“据说,他们来自遥远的新洲大陆,前宋时期为了逃避蒙元迫害,便伏波万里,避居于那片蛮荒地带。经过数百年生息发展,渐渐起势,便跑来神州大陆寻根引人。”

“前些年,他们还通过辽东将门的渠道,跑到京师朝觐了皇帝,认了一个藩属关系。他们在七八年前,便占据了这座大岛,还建了许多城寨,收服了当地的蛮族。如今,他们是大明最大的皮货供应商,手中有数不清的名贵皮毛。”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