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权力真的会让人着迷啊
省试比发解试更加严格。
监考之人不得去看考生的试卷。
同样他们这些宰相再没有上述保密工作做完全时,也看不见举子们的试卷。
吕夷简却是不想与王曾争论此事。
谁不想要进步啊?
当年真宗皇帝把他的姓名写在屏风上,传言要拜相。
可惜真宗没坚持到提拔吕夷简哪一步,直接崩了。
待到仁宗继位,他才正式拜相。
只不过先前以王钦若为主,王钦若在南京养病,说不准什么时候就挂了/
如今又以王曾为主来主持工作。
人言吕夷简为刘太后心腹,可吕夷简觉得自己并不是刘太后的心腹。
他只是想要进步!
想要自己这个宰相来主持大宋朝廷的全面工作罢了。
王曾能做到今天主持工作这一步,那也是当时无人敢站出来,唯独他硬怼权相丁渭。
维护大宋正统不落入权臣之手,才使得百官臣服,太后信任。
而那个时候吕夷简并没有一同站出来。
待到没有危险了,吕夷简才想要当文臣第一人。
省试是最为重要的一步,为国取材。
宰相们也都抽出时间来关注。
“我看了看今日的考试内容,那孙奭与冯元出的题目都挺难的。”
此二人是当世大儒,又被王曾青睐去给天子讲学。
尤其是孙奭更是三朝老臣。
他年轻时追随老师学习,夫子突然死了。
然后他接手了夫子留下的几百名来求学的学子,自己继续给这群同窗教学。
针对同窗的各种问题孙奭都能详细回答,随后年纪稍大便自己开办私学。
待到孙奭九经及第后,又在国子监讲学,赵匡义悄悄去听讲。
随即孙奭得到了宋太宗的的高度评价和赞赏。
北宋一百六十年里能九经及第之人,也不过是二十三个人。
可以说孙奭是一个能教又能考的。
他出的题能简单得了?
王曾不可置否。
若是出题过于简单,到时候通过省试的人越多,在殿试当中需要被罢黜的人就越多。
不如在省试这一步拦截住大批量的人。
大宋如今的官员太多了,根本就安排不过来。
以往在基层三年左右就可以调任,如今哪有那么多官职给你去当啊?
尤其是陛下还想要扩招。
进士科都安排不过来,再加上数量更多的诸科官员,那更是八九百人的规模。
“难就难吧,大宋英才何其多也,总会有人考出来的。”
如今科举考试内卷十分严重。
王曾连中三元,吕夷简也是进士出身,都明白考中进士有多么不容易。
可是朝廷不需要那么多的官员。
但是大宋针对官员的厚待,促使许多人想要鲤鱼跃龙门,从而上岸吃上皇家饭。
吕夷简见转移了话题,也就没有了交谈的欲望。
王曾也没多说什么,而是把宋绶的名字给勾上。
如今政坛稳定,对于前朝的定论也该有所记录,宋绶这群文采极好之人,要被调入京师来编修《真宗实录。
时间眨眼而过。
天圣五年的春闱。
第二场考试是诗赋。
因为许多举子有了前一日的经验,今天倒是不会那么紧张了。
反正得到的消息,便是大家都很难。
那就放心许多了。
若是只有我一个人觉得难,那还考个屁啊?
宋代学子的考试并不与明清一样,蜗居在狭小的号舍当中。
大家都是坐在廊屋里的。
全都是柱子支撑,四周没有墙壁或者木板隔开的简易房子。
如此主司以及其余监考也能第一时间发现有学子想要作弊的心思。
宋煊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依旧是沉稳磨墨,做好考试准备。
举牌子的吏员走了过来,牌子上的试题要求写一首吹律听军声诗。
宋煊眉头微挑。
出自《周礼·春官:
“太师执同律以听军声,而诏吉凶。“
古人认为,通过音律可预判战事胜负。
如师旷听楚军声知必败。
这出题人倒是有意思。
宋煊把要求抄写在草稿上,倒是也不着急构思。
像这种考试嘛,总是要揣摩一二出题人的心思。
宋煊有些摸不准是想要看歌功颂德的版本,还是激进派的版本。
不过按照昨天考试题目的刁钻程度,宋煊也不打算写什么歌功颂德。
他只是在猜测,是要针对大辽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无奈呐喊呢,还是针对西北即将要发生战事的担忧呢?
毕竟出题人都是要经过宰相勾选的。
一旦确认身份,出题人便被“关起来了”,出的题目也不会上报给官家,太后,避免出现流通。
也就是在殿试的时候,考官会选择性的让官家出题。
昨天那些题目,也就是这个出题人认为刘太后不懂其中的道理,故而颇为大胆。
那今日这题依照其一脉相承的风格,理应也是大胆的。
宋煊不着急写,是想要瞧瞧那首赋的要求是什么。
二者结合来看,兴许会有更多的收获。
倒是没有让宋煊等待太久。
“宣室受厘赋以及灵乌赋任选其一,以乾坤交泰,圣德日新为韵!”
前一个典故是出自贾谊见汉文帝。
汉文帝在祭祀后坐在宣室,因感于鬼神之事,召见贾谊并询问鬼神的本原。
贾谊详细解释了鬼神的存在和作用,汉文帝听得入迷,甚至移动座席靠近贾谊。
听完之后,汉文帝感叹自己许久未见贾谊,自认为不如贾谊的学识和见解。
更是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出处!
但是结合目前的大宋朝政,宋煊并不觉得是在说天子不问苍生问鬼神之事。
宋煊记录下这个题目。
他觉得命题意图:借汉文帝故事,暗示“太后当归政于皇帝“。
毕竟当今陛下也没有什么喜好鬼神之说,他连想要贾谊这样的臣子,都得不到。
更不用说与一些人秉烛夜聊了,就算聊到天明,大宋政策做主也不是皇帝。
宋煊心中默默思考,会不会是天子当众宣布命令后,传到了出题人的耳中。
他感慨于官家已经长大,暗示刘太后还政的事?
尤其是东京城皇宫紫宸殿西柚宣室阁,是真宗湾年并重处理政务的地方,更是有影射意味。
至于灵乌赋,不用想,便是歌颂太后为灵乌报喜。
这两种选择是在从根本上找为自己站队的人?
宋煊不知道谁是出题人,但是能够出题的兴许是能够与皇帝经常交流的那种大儒。
所以?
宋煊抬起头来,扫视了一下前面的人,不仅有监考之人。
同样考场内还有其余打杂之人。
举人在贡院中所需砚水、点心和饭食之类,可以由巡廊军卒供应或货卖。
宋煊依旧还在思索当中,他会想起昨日夹带纸条的举子被推出去。
如此场合,总会有人脑子缺根弦,心怀侥幸。
今日的诗赋很难抄袭,贵在创新,非聪明博学之士难成佳篇。
宋煊稍微迟疑了一会,便直接本着激进派的法子写。
若是写歌功颂德的,很难出彩。
反正是奔着会元来了,不拼一把如何能行?
《吹律听河西军声,宋煊直接以安西军为主。
苦守西域四十二年的唐骏全军覆没后,下一次汉人军队出现的时候,已然是千年之后。
至于诗赋更是写的阴阳,如今天圣五年,刘太后垂帘听政数载,宋仁宗赵祯已经是十七岁,还未曾勤政。
再加上这个题目还有韵脚陷阱,坤德代表太后。
宋煊挥笔而写明着捧太后,暗里推皇帝。
应试技巧被他运用的炉火纯青。
至于坤德直接被宋煊代指为大地,而非太后。
在一帮学子们抓耳挠腮,冥思苦想的时候,宋煊已经把诗赋全都写完,静等墨干了。
坐在最前面的主司瞧着第一排的举子宋煊一蹴而就,顿感惊奇之色。
昨日的应试他这里虽然能看见宋煊全都写完了,可也是细细思索了许久才下笔。
今日的诗赋,可是一丁点都不简单。
这个举子如何能这般迅速就写完了?
主司按耐住自己想要去看宋煊试卷的心思,不去多想。
省试都是统一进场出场的时间,全部落锁。
宋煊想要早交卷都没得机会。
于是在等到墨迹干涸后,宋煊直接把试卷整理好,只带时间一到就能把试卷投入箱子里。
随即宋煊直接趴在桌子上开睡,打发时间。
像宋煊这般特立独行的举子,当真是少数人。
旁人自是面露不解,这题目太难,他直接放弃了?
还是随便写一通,自暴自弃了?
当然没有人相信宋煊面对诗赋这种难题后,会马上写完的。
大多数人都愿意相信他们内心所想的事。
张源也瞧见了宋煊的操作,轻笑一声,他明白眼前之人是以诗赋名动三京的宋十二。
旁人在这场考试当中急的抓耳挠腮的,可是宋煊如何能被难住?
旁人羡慕都羡慕不来的天赋。
张源叹了口气,随即又埋头开始苦想,该怎么歌功颂德,却又不明显。
文人的风骨,还是要有的!
作为出题人的孙奭与冯元二人,静坐在屋内。
一壶茶气慢慢升起。
虽然日子有些烦闷,但总归就要到头了,只要过了今夜,明天的策论题目一公布,他们便自由了。
“宗古,这次你出的题目也忒难了些吧。”冯元给他倒了杯热茶。
孙奭只是点头致意,笑呵呵的道:
“难点好啊,这样到了殿试的时候,官家才不会过于纠结。”
冯元不可置否。
旁人不清楚这些题的难度,冯元相信作为宰相的王曾等人是理解的。
至于刘太后懂不懂的,不重要。
没有人会告诉她真正的含义。
读书人,许多时候面对外力的时候,都会自然而然的团结在一起。
眼瞅着天子逐渐长大,再加上宠臣当道。
众多臣子自是希望能够拨乱反正,让朝廷恢复到原本的轨道上来。
更是要以刻苦考试挑选出志同道合的后辈来。
孙奭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没言语。
身为皇帝的赵祯也不知道今日的题目考什么。
还是考试开始后,皇城司的人前来抄录,随即让人给送回皇宫去。
赵祯拿到纸条后,展开仔细瞧了瞧。
他又回想起孙夫子给自己讲课的时候,自己一旦走神,孙夫子就不再讲解,直到自己回过神来。
最终赵祯没有说些什么,只是轻轻的叹了口气。
朕确实是长大了!
肩膀上也可以担起更多的担子来,可惜母后她一丁点都不愿意放权。
作为孙奭最为用心教授的学生,赵祯拿到今日诗赋的题目,便明白他的深意。
只是夺权?
赵祯的心中又没有狠辣到那个份上,只能选择一步一步的试探。
他最终把纸团揉了揉,让自己的心腹宦官把纸条烧了。
赵祯又想到宋煊,不知道十二哥的选择会是什么?
待到交卷时间,宋煊是第一个投箱子的,顺便站在门口等待兵丁打开贡院的大门。
此时贡院外面也是有不少看热闹的闲汉,来询问宋煊考的如何,题目叫什么之类的。
许多人都是靠着贩卖消息来赚取银钱。
宋煊只是说挺难的,至于题目没记清楚,问后面的人。
他快速的通过围观的人群,过去找王珪的驴车。
省试为了防止学子之间相互作弊,许多同府之人的举子,即使不认识,也会分别放置在别的考场里。
就是为了以防万一,相互配合。
“十二哥,考完了。”
王珪见宋煊第一个出来,自是满心欢喜。
他知道,诗赋这场考试,根本就难不成宋煊。
“嗯。”
宋煊伸了个懒腰笑道:“明日再坚持坚持,就算完事。”
这其实与参加高考并没有什么区别,考着考着时间就过去了。
王珪瞧着宋煊在那里蹦蹦跳跳的松筋骨,一整天都要坐在那里,也是够憋屈的。
“睡了挺长时间,脑瓜子都有些发蒙,我怀疑今夜该精神了。”
“哈哈哈,不愧是你。”
王珪也觉得依照宋煊的本事,几乎很快就能写完。
剩下的就是十二哥所谓的垃圾时间了。
不能左摇右看,只能选择睡觉这种活动来打发时间了。
包拯脸上神色有些凝重,但是依旧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了过来。
大家只是打招呼,十分默契的没有询问考的如何。
“哎。”吕乐简一蹦一跳的过来,十分八卦的道:
“方才排队的时候,你们听说了吗?”
“听说什么?”宋煊搭了句呛,他还挺爱听八卦的。
“有一个学子不会做诗赋,直接胡写一通,睡了好长时间呢。”
“哪像我啊,构思了三个时辰,这才下笔的。”
吕乐简笑嘻嘻的分享着自己排队出门听到的八卦。
“哪个场的?”
宋煊没想到此番考试,竟然会有如此强敌。
“甲午场的第三十一场。”
“巧了么这不是?”宋煊指了指自己道:
“我也是甲午场的。”
吕乐简一下子就不乐了!
这场考试赋。
对于宋煊而言过于简单,他定然是一蹴而就就写完了,然后闲的无聊闷头睡觉。
旁人不了解,自己还能不了解吗?
宋煊拍了拍吕乐简的肩膀:
“一首构思三个时辰,啧啧啧,小老弟你知道池中十朵莲,我采一朵莲,你采九朵莲的事吗?”
吕乐简眉头微挑:
“十二哥儿,你这话听起来像是让我占便宜,可我觉得不是那意思呢!”
“菜就多练。”
包拯当然听过宋煊说这话,他自己早就知道了。
“哈?”
“包黑子,你太坏了!”
吕乐简当即叫起了包拯的绰号。
包拯则是无所谓的道:“菜就多练!”
至少他在构思诗赋的时候,并没有像吕乐简那般构思那么长的时间。
王保听不懂,但是听到王珪给他解释,登时眼睛一亮。
原来这就是读书的好处啊!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