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85章(1 / 2)香菇炖点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繁华热闹的mas市,王氏饭店分店在王建业的努力经营下越发红火。

店铺的招牌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店内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然而,在这一片繁忙景象背后,一场悄悄滋生的内部矛盾正逐渐威胁着饭店的和谐与发展。

徐州派来的老员工带着家乡人的热情豪爽,操着一口浓郁的徐州方言穿梭于店内。

而马鞍山本地员工则自带江南水乡的温婉细腻,举手投足间尽显柔和。

这本该是多元文化碰撞融合的美好局面,却因工作习惯的差异,悄然埋下了矛盾的种子。

在厨房与餐厅的衔接处,矛盾频繁爆发。

徐州厨师们做菜风风火火,习惯了在忙碌时刻高声催促上菜,声音在热闹的厨房里此起彼伏:“哎呀,服务员,这边菜好了,赶紧上菜!麻溜的!”那高亢的声调在空气中回荡,带着徐州人直爽急切的性格。

而本地服务员们却皱起了眉头,私下里忍不住抱怨:“这也太不礼貌了吧,喊这么大声,吓死人了。”

一位叫小玲的本地服务员,每次听到这样的催促声,都会暗自撇嘴,小声嘀咕:“能不能好好说话,非得这么咋呼。”

她原本轻柔的性子,被这突如其来的高声调扰得心烦意乱,心里对徐州厨师产生了一丝不满。

反过来,徐州主管看着马鞍山员工慢条斯理的做事风格,心里也直冒火。

在一次忙碌的午餐高峰,餐厅里坐满了顾客,催菜声不断。

厨房中,主管老张看着一盘盘做好的菜在出餐口渐渐凉掉,而服务员却不紧不慢地收拾着托盘,忍不住高声责备:“你们能不能快点!这菜都要凉了,顾客还等着呢!这效率怎么行!”负责上菜的小李,是个典型的马鞍山本地小伙,做事向来沉稳细致。

被老张这么一责备,心里很委屈:“我们一直在按流程做事啊,又不能出错。

这怎么能怪我们效率低呢?”他觉得徐州主管根本不了解他们的用心,只是一味追求速度。

矛盾就这样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不断积累,终于在一场重要的婚宴上爆发了激烈冲突。

那天,饭店被装点得喜庆而温馨,大厅里摆满了桌椅,亲朋好友们欢声笑语,等待着婚宴的开场。

后厨里,厨师们忙得热火朝天,炉灶上的火焰呼呼作响,各种美食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

婚宴的菜品一道接着一道准备着,按照流程,应该先上冷盘,再依次上热菜。

然而,徐州厨师们一心想着快速上菜,没等冷盘全部上完,就开始催促上热菜。

本地服务员们坚持要按照既定顺序上菜,双方互不相让,在出菜口争论起来。

徐州厨师老王涨红了脸,大声吼道:“这都什么时候了,还按你们那慢腾腾的顺序,顾客等得不耐烦咋办?赶紧上热菜!”本地服务员阿芳也毫不示弱,声音尖锐:“这是规定好的上菜顺序,不能乱!要是出错了,谁负责?”争吵愈演愈烈,情绪在紧张的氛围中不断升级。

就在这时,一位急着上菜的厨师没注意,与正在阻拦的服务员猛地撞在一起,手中装满菜肴的托盘瞬间打翻在地,精美的菜品散落一地,汤汁溅得到处都是。

刹那间,整个大厅安静了下来,所有目光都聚集在这混乱的一幕上。

新郎新娘和宾客们惊讶又不满地看着这一切。

一位颇有威望的长辈皱着眉头站起身来,严肃地说:“这是怎么回事?一场好好的婚宴,被你们搞成这样!我们钱是来享受服务的,不是来看你们吵架搞破坏的!”说完,便气呼呼地坐了下来。

新郎新娘脸上也满是尴尬和忿怒,新郎皱着眉,对王建业说:“王老板,今天这场面实在太不像话了,我们可是信任你们才选在这里办婚宴,结果却闹成这样,你们必须给个说法!”王建业心急如焚,心中满是愧疚和自责:“都是我的错,没有管理好员工。

这场婚宴出了问题,一定给各位一个满意的解决方案,一定给大家一个交代!”他连连鞠躬道歉,额头上冒出细密的汗珠。

婚宴结束后,虽然王建业通过各种方式尽力弥补,对新郎新娘给予了适当的补偿并诚恳道歉,但他深知,这次事件背后隐藏的团队矛盾如果不解决,饭店的未来堪忧。

经过深思熟虑,王建业决定暂停营业一天,组织全体员工前往褒禅山团建,希望通过这次机会增进员工之间的了解,化解矛盾。

出行那天清晨,阳光明媚,微风轻拂。

饭店门口停着一辆大巴车,车身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员工们陆续集合,表情各异,有的还带着些许昨晚的不愉快。

王建业站在大巴车旁,目光坚定地看着大家:“各位同事,今天咱们暂停营业,去褒禅山玩一趟。

最近店里发生了不少事情,大家心里也有疙瘩。

希望这趟旅程能让我们放松放松,把心里的不愉快都抛开,重新好好相处。

大家都上车吧!”员工们默默地走上大巴,车厢里气氛有些沉闷。

大巴车缓缓启动,沿着公路驶向褒禅山。

一路上,窗外的景色不断掠过,青山绿水,美不胜收,但员工们却都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无人有心思欣赏。

过了一会儿,王建业清了清嗓子,打破沉默:“大家都别这么闷着嘛!咱们来做点有意思的事儿。

徐州的同事,大家都会徐州快板吧?要不教教马鞍山的同事?让咱们也感受感受徐州的文化。”

徐州员工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这时,性格开朗的徐州厨师老刘站了起来,笑着说:“好啊,我先来给大家露一手。”

说着,他从包里拿出一副快板,熟练地打起节奏:“竹板这么一打呀,别的咱不夸……”那清脆的快板声在车厢里回荡,老刘边打边唱,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马鞍山的同事们一开始还有些拘谨,慢慢地也被这热闹的氛围吸引,围了过来。

小李好奇地问:“老刘师傅,这快板难不难学啊?”老刘笑着回答:“不难不难,就讲究个节奏,来,我教你。”

说着,便把快板递给小李,手把手地教他打节奏。

不一会儿,小李就能打出简单的节奏了,脸上露出兴奋的笑容。

看到这一幕,王建业趁热打铁:“那马鞍山的同事也别藏着掖着,咱们当地的当涂民歌可是一绝,哪位来给咱们北方的朋友唱两句?”这时,平时文静的小玲站了起来,有些羞涩地说:“我来试试吧。”

她清了清嗓子,轻声唱起:“郎在山上放早牛诶……”那婉转悠扬的歌声回荡在车厢里,宛如天籁之音。

徐州员工们纷纷鼓掌:“唱得太好了,原来马鞍山还有这么好听的民歌!”气氛越来越融洽,大家都放下了心中的防备,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起来。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