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太幸运了,根据回声探测的结果,现在我们弗吉尼亚号触底的位置,是一个海底山脉的山脊。”路易斯中校说道:“这道山脊的宽度推测不会超过100米,两侧都是深不见底的海沟。”
听到路易斯中校的描述,林源等人也是忍不住感到庆幸。
要不是按照比利先生的做法,在n17航线前进时,朝着正西方向偏离了60米,此刻弗吉尼亚号就不是掉落在海底山脊上,而是继续往深不见底的海底掉落,那么结局可想而知。
“比利先生真是太了不起了,北冰洋海底活地图之称,可谓是实至名归。”路易斯中校感叹道。
“这么看来,比利先生手中应该是有一份精度更高的海底地图,但是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他没有提交给军方。选择偏离航线行驶,大概率就是为了应对遇到海中悬崖时,能够像我们此刻一样,还有一线生机。”路易斯中校说道。
“一线生机?”德普立刻从路易斯中校的口中听出了不妙的意思。
“嗯,经过了刚才的紧急抢救,也只能算是勉强止住了情况的进一步恶化,但是我们还没有脱离危险。
请恕我实话实说,我相信你们也不想听到虚假的安慰。
以目前的情况看,我们想要安全的回去,恐怕只能听天由命了。”路易斯中校回答道。
听到路易斯中校的话,孟涛等人再次感到心头一沉。
这么说就是情况非常不妙,恐怕实际情况比他们预想的糟糕很多。
林源先开口问道:“路易斯先生,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当前的情况吗?”
“当然可以,这是应该的。首先我想告诉你们的,是我们当前的深度。现在弗吉尼亚号触底的位置,是水下723米。”路易斯中校回答道。
听到这个答案,所有人都不禁倒吸一口冷气。
723米!
弗吉尼亚级核潜艇的安全潜航深度是500米,723米的深度已经远远超过了设计指标。
在这种情况下,弗吉尼亚号没有被水压直接压爆,他们还能暂时在海底苟且偷生,真的不得不说是万幸。
但凡水深再增加个一两百米,恐怕整个潜艇壳体就被彻底压爆了。
现在林源也终于明白,为什么抢修也只是勉强止住了情况的进一步恶化,不少舱室一定是受损进水了。
只是在潜艇官兵的紧急维修下,才稳住了恶劣的局面。
“接下来我想和你们同步的,是弗吉尼亚号的损伤情况。”路易斯中校说道:“八个水密舱一共损毁了七个,导致潜艇彻底失去了上浮能力。”
林源:“……”
孟涛:“!!!”
德普和科恩导演:“???”
这个信息简直是糟透了,一共八个水密舱,竟然损坏了七个。
但仔细一想,似乎一点都不奇怪。
因为潜艇的水密舱,都是位于潜艇壳体的最外侧,在承受水压时也必然是首当其冲。
弗吉尼亚号当前的深度,远远超过了安全值的500米,在这种情况下,水密舱没有全部爆掉,竟然还剩下了一个,这已经相当的神奇了。
可是按照路易斯中校的说法,当前已经彻底失去上浮能力了,这可急坏了德普和科恩导演。
不是还有一个水密舱吗?
全部排空海水,多少也能够上浮一点吧?
哪怕只能让弗吉尼亚号从723米的深度,上浮到600米,甚至650米!
都会比待在海底更好。
毕竟待在海底将持续承受巨大的水压,弗吉尼亚号的壳体状况现在还没有继续恶化,可是谁也不敢保证一直这样下去,会不会在金属疲劳之后彻底一溃千里。
路易斯中校的说法,让德普和科恩导演心情变得更加焦虑。
现在的情况,就像是头顶上悬着一把利刃,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劈下来。
这种感觉比快刀干脆一刀劈了,还要更加的令人痛苦。
于是德普开口问道:“路易斯艇长,不是还有一个水密舱吗?怎么就完全丧失上浮能力了?多少还是有一点点吧?”
问完之后,德普的眼神充满了期待。
林源和孟涛都闭口不谈,他们的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路易斯中校叹了一口气回答道:“潜艇的水密舱,不仅要控制上浮和下沉,还要控制潜艇的平衡。
现在只剩下左侧的最后一个水密舱了,要是全部排空海水,弗吉尼亚号就会立刻失去平衡。
我预估侧倾会超过20度。”
路易斯中校说的很简单,但是一点都不难理解。
只依靠左侧的一个水密舱提供浮力,就像是有人猛的拉着你的左肩膀把你提起来,那么身子的倾斜自然是不可避免的。
听到这个答案,德普和科恩导演一愣。
他们没想到竟然会这样,也不知道侧倾超过20度意味着什么。
可林源却相当的明白,之前他在刚果河乘坐“地狱之船”,从金沙萨前往基桑加尼的时候,就遭遇过船体侧倾。
可以这么说,只要船体侧倾超过10度,人就会有明显重心不稳的感觉。
超过15度,就已经可以让人摔倒在地了。
超过20度,更是会产生诸多的不便。
路易斯中校说道:“要是侧倾只是影响到潜艇上的乘员,我相信大家还是可以勉强忍受一下的。可是真出现长时间的侧倾,艇上的很多设备都会受到影响,这是完全没法接受的。”
“什么设备会受到影响?会有很恶劣的后果吗?”德普立刻问道。
林源心中无奈的叹了一口气,这不是显而易见的事情吗?
核动力舰艇上最关键的设备是什么?
自然是压水反应堆,也就是用核反应来式烧开水,然后再把热能转化为电能和机械能。
虽然林源不知道弗吉尼亚号上的s9g型压水堆,具体结构设计是怎么样的。
但是倾斜烧开水的锅炉,哪怕不出事故,效率肯定也会下降。
更别说,弗吉尼亚号上的制氧设备,也同样会受到船体侧倾的影响。
氧气有多重要就不用多说了吧?
潜艇在水下航行时,没法获得空气中的氧气补充,因此只能依靠制氧设备来提供氧气。
常用的手段就是电解制氧,即在水中通电,利用电极击穿水份子,从而分解成氧气和氢气,这是几乎所有人都知道的初中知识。
只不过是在潜艇中制氧,会更加复杂一些。
虽然潜艇四周,到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海水,但是海水中的杂质太多了,会影响电解制氧的效率,也容易导致设备出故障。
因此在潜艇中制氧时,会先加热海水,蒸馏出淡水。
然后再在淡水中,加入一些氢氧化钾作为电解质,这样通电制作氧气的效率更高。
在庞大的电解制氧设备内部,电子从负极进入水池,与水分子发生还原反应,形成氢气和羟基离子。
在水池的另一端,电子通过正极离开,这时水中的水分子会发生氧化反应,从而失去电子,变成氧气和带正电的氢。
于是产生的氧气和氢气,各自分离到两边不同的管道之中。
氧气注入潜艇内部供人呼吸使用。
而氢气则收集起来,或者排出潜艇外部。
可以说,潜艇的制氧设备,也绝对不是原理中乍看过去那么简单,而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庞大系统。
无论是提供电力和能源的压水反应堆,还是制氧的空气净化系统,都是经不起潜艇侧倾所带来的影响。
面对德普的疑问,路易斯中校叹了一口气:“刚才的潜艇壳体破裂,还导致了位于后端的两个主要氧气制造舱进水。
虽然损管抢修后,已经封闭了那两个舱室堵住了漏水,但是艇上的氧气供给已经是大问题了。”
听到路易斯中校的回答,德普立刻脸色一变,已经顾不上潜艇侧倾的问题了。
他的声音有些颤抖:“氧气供应出问题了?我们不会被憋死吧?”
一想到自己可能在氧气耗尽的情况下被憋死,德普心中已经被乌云所笼罩。
“暂时不会。”路易斯中校说道。
“那就是之后有可能?”德普立刻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路易斯中校叹了一口气说道:“我也还在等待最终的统计结果,希望我们运气好一些。”
紧接着,路易斯中校简单的几句话说明了大致情况:
“正常情况下,我们每个人每分钟,需要消耗0.42升氧气,一天需要604升氧气。弗吉尼亚号全体官兵133人,再加上你们4人,这意味着我们一天就需要消耗82748升氧气。”
“现在弗吉尼亚号上备用的小型制氧设备,一天只能制造大约80000升氧气,存在2700多升的缺口。”
听到这儿,连林源也都感到事态的严峻。
别看2700升的缺口,在一天82000多升的消耗量面前,似乎占比不大。
但这缺口缺的是实打实的刚需——氧气。
人体对于氧气的需求,并不像吃饭一样,少吃一点哪怕饿一点,也能够长期忍受。
缺氧就是缺氧,一旦进入缺氧状态,身体各机能都会下降,脑子也会变得昏昏沉沉的。
更糟糕的是,氧气的缺口是持续的,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缺口会不断累积越来越大,最终导致他们因为缺氧而窒息身亡。
“我推测大约15个小时以后,我们所有人就会开始有轻微的缺氧感觉。
30小时之后,将转化为重度缺氧。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