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七章 阳明先生(1 / 1)凤山居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浙江布政司绍兴府,馀姚县,北城。

一名文士打扮的老先生正站在一棵老槐树下的石磨上给台下的众多学子讲课,周边还围了一圈贩夫走卒,显然老先生的课讲得很有意思,很有吸引力。

忽然台下的一名学子站起躬身行礼请教道:“阳明先生,弟子还有一事不明,想请教一下先生可以吗?”

原来这位老先生竟然就是后世鼎鼎大名的阳明先生——王守仁。他虽然已经名满天下,却毫无架子,四处游历讲学,无论是贫是富,只要前来听讲,他就以诚相待,即使这些人另有目的。

从小到大,经历过父亲的训斥,格竹子的执著,刘瑾的廷杖,龙场的悲凉,悟道的喜悦,悲愤的逃亡,平叛的奋战,如此多的官场风波,刀光剑影,几起几落,世上再也没有一样东西,可以扰乱他的心弦。

自从宁王之乱他将宁王交给大太监张永之后,他便托病辞官返乡,远离了那次权利纷争的漩涡。

等到一切都结束了,世界也清静了。经历了人生最大一场风波的王守仁,终于获得了片刻的安宁。他以为他终于可以静下心来,一心一意地搞他的哲学。

然而像他这样精才绝艳之人,走到哪里都是那样熠熠生辉,怎么可能会被人遗忘?

这不,替魏彬跑腿宣告圣旨的太监卢芳此时已在浙江布政使张芹的指引下,来到了场外。

众人见到布政使大人带着三个太监,还拿着圣旨,后面又跟了四个身着飞鱼服的锦衣卫,都很识趣的四处散开,让出了一条大道。就连那些坐在地上的学子也都纷纷起身让路。

站在台子上的王守仁见此情形,也连忙出台上下来,来到卢芳的跟前问道:“敢问这位公公来此,有何贵干?”

卢芳是知道一些内情的,所以见了王守仁便笑脸相迎道:“你便是王守仁王大人吧?”

“王某不才,现在已是一介白丁,当不得大人称呼。”王守仁略有些疑惑,拱手行礼道。不过很快便被眼前这位公公的一句“圣旨到!王守仁接旨!”提醒了一下,连忙跪在地上。周围的人也全都跟着跪倒在地。

所谓圣旨,在臣下统称旨意,有许多规制。兴之所至寻常小事,皇帝随口一说派有关太监传与当事人谓之口谕;有关朝廷国策军机部署以及官员的黜陟,甚至对某一案件的指示,都要用特制的明黄锦缎工楷用玺宣示,通常所说的圣旨指的就是这一类书面圣旨。

书面圣旨又分明发上谕和特发上谕两种。明发上谕一般都交内阁向各有司衙门公开发布,在明代甚至用邸报传示天下。特发上谕则是王守仁此时接到的这种圣旨,指名发给某人,由某人向当事人宣读时才能开启圣封,宣读旨意。

因此浙江布政使张芹在接到圣旨时也不知道旨意的内容,立刻召集衙役陪着宣旨太监赶到了王守仁的讲课场所,一路上作了种种揣测,答案都在开启圣封宣读圣谕这一刻了。

卢芳见周围众人都跪倒后,便从身后小太监手上接过圣旨展开读了起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前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王守仁,巡抚南(安)、赣(州)、汀(州)、漳(州)等地时,剿平乱贼,安靖地方,功在社稷,特加封王守仁进南京兵部尚书,总理南直隶兵政大事。钦此。”

“臣王守仁接旨谢恩,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王守仁接过圣旨后,心中波澜起伏。

客观的说,他的仕途并不顺利,在开始考科举时就一波三折,好不容易考中进士之后,却又没有用武之地,一路被贬,经历过龙场悟道后,有幸得到了当时的兵部尚书王琼的赏识,这才有了用武之地,巡抚南赣,平定宁王叛乱,到头来却只做了一回无名英雄。朱厚照剥夺了他的一切荣耀,好在他并不沮丧,早已看淡了这一切。

他虽然看淡了这一切,但是当一个可以施展抱负的机会来到他面前时,他绝不会拒绝。因为他既然从小就立志报国,长大后又悟出“知行合一”的大道,自然不会因为前途未卜就举步不前,这不是他做事的风格。

王守仁想到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贵人——现任吏部尚书王琼,当初他到江西剿匪能功成名就,就是因为背后有时任兵部尚书的王琼暗中鼎力支持。当时王琼为了他在江西百无禁忌,所以主动结交把握朝廷中央大权的江彬之流。否则,当时如果朝廷派下监军,他也将会束手束脚、难以成事。

可如今随着江彬被捕下狱,当初与江彬交往过密的王琼,自然也就成了众矢之的。身居高位,难免就政敌林立,尤其是像王琼这种为成大事,而不拘小节之人,而几乎所有的朝廷官员都是朱熹门徒,他们的领头人——首辅杨廷和更是有“道德君子”之称,君子与小人势不两立,自然对王琼这种狡黠小人深恶痛绝。王守仁几乎可以预见,一场排挤和打压王琼的政治风波,此时定然已经在京城之中悄悄酝酿发酵。

想到这,王守仁更加坚定了要去南京赴任的决心,虽然南京已不是大明的政治中心,但是好歹也算是一方大员,有上书面圣的资格,到时如果王琼真的遭受到群臣围攻时,自己也能上书替他辩白一二,哪怕只是声援一下,也总比到时候什么都做不了要强上许多。

王守仁待卢芳与布政使张芹等众官吏走后,转头对弟子们说道:“我看过近些时日的邸报,皇上自从苏醒之后,逮捕江彬之流,革除弊政,朝廷风气面目一新。难得皇上还能想到我,给予我以重任,正是我施展生平抱负的大好时机,我准备去南京赴任了。”

弟子们大多数都对阳明先生的深明大义表示赞赏,不过也有弟子犀利地问道:“阳明先生,世人皆知,您这些年受到了朝廷重臣的多番打压,就连平定宁王之乱这样的功绩,内阁在奏报时也是只字不提您和王部堂。朝堂上那些朱熹门徒,对先生您的心学深恶痛绝,您此去南京赴任,和进龙潭虎穴有何区别?先生您莫非有官瘾?”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