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微微颔首:“王爷大驾光临,有失远迎。不知王爷此来,所为何事?”
朱瀚从怀中取出朱标的亲笔信,双手递:“王先生,这是太子殿下的亲笔信。殿下听闻先生大名,钦佩不已,特命在下前来邀请先生出山,担任书院教职,传播正统思想。”
王守仁接过信,展开阅读。片刻后,他轻轻叹了口气:“太子殿下有此心意,实乃天下百姓之福。只是,老夫已隐居多年,不问世事,恐难担此重任。”
朱瀚连忙道:“王先生此言差矣。如今江南书院之事,关乎朝廷威严和天下稳定。先生学识超凡,品德高尚,若能出山相助,定能扭转民间舆论,让百姓明白朝廷的良苦用心。还望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出山相助。”
王守仁沉默片刻,而后道:“王爷所言,老夫岂会不知。只是,老夫心中尚有一顾虑。”
朱瀚问道:“先生有何顾虑?但说无妨。”
王守仁道:“老夫担心,即便老夫出山,也难以改变那些心怀不轨之人的想法。他们已被前朝思想蒙蔽双眼,听不进正统之言。”
朱瀚微微一笑:“先生放心。殿下已有了应对之策。此次整顿书院,不仅要选拔真正有学识、有品德的读书人担任教职,还要对书院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传播正统思想,弘扬忠君爱国之道。而且,朝廷会对那些心怀不轨之人进行严厉打击,让他们不敢再兴风作浪。先生只需尽心尽力教导学子,其余之事,殿下自会处理。”
王守仁听后,心中一动。他本就心怀天下,如今见太子殿下有如此决心和魄力,便也不再犹豫。
“既如此,老夫便应了殿下之邀,出山相助。”王守仁说道。
朱瀚大喜:“先生高义,在下代殿下谢过先生。事不宜迟,我们即刻启程,前往金陵。”
王守仁点点头,收拾好行囊,便与朱瀚一同踏了前往金陵的路程。
金陵行辕。
朱标得知王守仁已答应出山相助,心中大喜。他亲自出城迎接,将王守仁迎入行辕。
“先生能出山相助,实乃孤之大幸。孤定当重用先生,不负先生一片苦心。”朱标说道。
王守仁躬身行礼:“殿下言重了。老夫愿为殿下效力,为这大明朝的江山社稷尽一份绵薄之力。”
朱标道:“先生请坐。如今书院整顿之事已刻不容缓,还望先生能尽快拿出方案。”
王守仁坐下后,沉思片刻,而后道:“殿下,书院整顿,当从三方面入手。其一,选拔真正有学识、有品德的读书人担任教职,传播正统思想。其二,改革书院的教学内容,增加忠君爱国、伦理道德等方面的课程,让学子们明白何为正道。其三,加强对书院的管理,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杜绝心怀不轨之人混入书院。”
朱标听后,连连点头:“先生所言极是。就依先生所言,着手整顿书院。”
“王叔,孤能顺利解决江南书院之事,多亏了王叔和王先生相助。孤定会铭记这份恩情。”朱标对朱瀚说道。
朱标道:“王叔过奖了。孤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还需王叔多多指点。”
朱瀚拍了拍朱标的肩膀:“殿下放心,臣弟定会全力辅佐殿下。如今江南书院之事已基本解决,但朝中还有一些隐患。殿下不可掉以轻心。”
而在京城,朱元璋得知江南书院整顿之事进展顺利,心中也十分欣慰。
“标儿果然没有让朕失望。有朱瀚在旁辅佐,朕这江山,后继有人了。”朱元璋轻声自语道。
然而,朱元璋心中也清楚,这朝堂之,暗流涌动,远非表面这般平静。
那些心怀不轨之人不会轻易放弃,定会在暗中寻找机会,卷土重来。
他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守护好这大明朝的江山。
“高力士。”朱元璋忽然唤道。
“奴才在。”高力士连忙躬身应道。
“传朕旨意,命锦衣卫加强对朝中官员的监视,尤其是那些与江南书院有过往来的官员。一旦发现异常,立刻向朕禀报。”朱元璋说道。
高力士道:“是,陛下。”
朱元璋坐在御书房中,手中握着一本奏折,眉头紧锁。
奏折是锦衣卫呈的,详细记录了朝中一些官员与江南书院残余势力暗中往来的情况。
“这些逆臣,竟还不死心。”朱元璋冷哼一声,将奏折重重地拍在案。
高力士在一旁小心翼翼地伺候着,见朱元璋发怒,大气都不敢出。
“陛下息怒,龙体要紧。”高力士轻声劝道。
与此同时,朱瀚和朱标也回到了京城。
夜色沉沉,皇城之内,灯火通明。朱瀚披着一袭玄色蟒袍,立于御书房外的回廊之下,目光深邃地望着远方的宫墙。
他刚从朱标的书房离开,心中仍旧回荡着那句低语:“皇叔,东厂之事,需得小心。”
东厂,这个由皇帝亲自设立的特务机构,表面是为了监察百官,实则早已成为权力斗争的工具。
“王爷,东厂督主赵乾求见。”内侍低声禀报。
朱瀚微微一愣,随即点头:“请他进来。”
赵乾身着飞鱼服,步履稳健地走入,面带着恭敬的笑意:“末将参见王爷。”
“赵督主深夜来访,所为何事?”朱瀚语气平淡,眼神却锐利如刀。
赵乾微微一笑,从袖中取出一封密信,双手奉:“王爷,这是东厂最新探得的情报,涉及朝中数位重臣。”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