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回应以观众的,有且仅有一片无边无际的黑暗。
乐池中忽然传出级进下行的音阶。
这是第二幕的前奏曲。
它篇幅极短,先是同此前的“特里斯坦和弦”与“欲望动机”运动方向相反,形成对峙
可短短2小节后,就变为更急促的八分音符,不受控制地往上方变化发展而去,暗示男女主角此前受到世俗约束的欲念,出现了失控的迹象。
这无疑巧妙地实现了,对之前二人共饮魔药剧情的“前情回顾”功能。
幕启。
夜幕降临的皇宫,晦暗危险的花园,哔剥燃烧的火把。
以及时不时在云层中显现的“月光”,和偶然从远方黑雾中无意扫射过来的、来自巡逻的御林军“探照灯”似的强光!
原来那日娶亲帆船抵达康纳尔王国后,一切表面如常,马克国王为远道而来的大家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并以上等的条件安置了众人。
当然,于情于理,使者和公主不会有什么联系。
两人虽住在同一皇宫,却已分隔多日,忍受着思念的痛楚和道德的煎熬。
但这一晚,机会到了,也再难以忍耐!
马克国王外出夜间狩猎,两人在伊索尔德被赐住的花园里,约定以火把熄灭为信号私自幽会!
这就是第二幕的剧情!
这一幕的布景纵深之丰富,细节之程度,同样令观众咂舌。
光是灯光的设置,就有模拟自然月光的冷光源,模拟黑暗中花园水汽的煤气灯+喷雾,隐喻世俗力量压制的御林军巡视灯光,以及两人幽会的信号火把,等等等等!
马莱十分清晰地记得范宁对这一幕的独特指示。
“把握两个重点。”
“一个是黑夜/白昼的哲学意象;另一个是‘火’,或者‘火把’的隐喻!”
“你的设计理念须将‘黑夜/白昼”的哲学思考贯穿于这一幕始终.嗯,其实按照雅努斯宗教文化的传统,‘无尽的黑夜’多少是带着消极意味的,但这部足以定论浪漫主义时代的乐剧必须一反传统——‘黑夜’变成了一个可以包容男女主角爱情与‘自我意志’的积极意象,而‘白昼’则象征着社会的职责与道德层面的评价标准,是‘世界意志’的投射”
“至于‘火’,或者‘火把’.火是远古先祖发明的最伟大成就之一,在第2史早期,介壳种与巨龙存世的年代,人类地位卑微,生活在黑暗中,跪着吃喝东西后来有见证之主教导他们追奉启明,他们就有了火”
“但火也是个微妙的东西,从功能上看,它是为‘黑夜’照明用的,被照亮的‘黑夜’或许不再是‘黑夜’,但也不能算是‘白昼’,成了另一种更神秘的状态.火既给予人类光明和温暖,同时因其建立起的社会,又可能呈现出文明秩序下的另一种压抑、痛苦,甚至是毁灭.它既是助力,又是帮凶”
在马莱看来,自家的范宁老板似乎对“黑夜与白昼”的哲学异常感兴趣,或者只是将“白昼”视为一个附属物、一个对比状态的话,这种哲学就叫做“黑夜”哲学!
马莱记得范宁当时聊到兴致所至,甚至说自己未来如果有兴趣、有机会,可能会单独写一部交响曲来探讨“黑夜”哲学!
因此,基于以上的指摘,在第二幕第一场“火把的警告”中,马莱为燃烧和熄灭的火把赋予了两种明确不同的象征意味!
“熄灭火把”是伊索尔德与特里斯坦约定幽会的暗号,观众通过一系列布景和光影的启示,很快就把握到了其中的一个微妙矛盾之处!——
黑夜的舞台不可视物,如果黑暗持续,那么两人将无法实现幽会,但如果点亮火把并在火光下幽会,也会用不了多久就被发现!
唯一的办法只能是又点燃,又熄灭。
所以一方面,火把的照明是二人爱情的希望,但同时,熄灭火把的信号又是希望破灭的预兆!
某种不可调和的二元论哲学,竟然在这么简单的一个道具启灭之间,就实现了深度的统一!
乐队模仿狩猎号角的回声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
圆号声部以反向卡农的手法,将空间的纵深感无限无限地拉长.
“你还能听见他们吗?声音已经离我们远去了。”伊索尔德站在花园中急不可耐地开口。
“他们还在附近,声音在这听得很清楚。”布朗甘妮醇厚的女中音中带着一丝警觉。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