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章 蜂拥而至的荣誉(1 / 1)沧桑是种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午后的河滩树林里,借着树荫和溪水的流动,将酷热带走大半,正是睡午觉的好时光!远处村口顺子家的大娃,领着两个穿着打扮明显就是城里来的人,一边走一边聊着!

娃一脸自豪的对两个城里来的人絮叨着说“俺那两个叔,真的可厉害了,2001年开始种的树,那个时候俺还是个穿着开裆裤的娃子!看到前面的林子了么?”

其中一个白皙的年轻人望着前方河滩边的林子点点头,“嗯!看到了,好大一片!都是他们种的嘛?”

“那当然!这不敢说瞎话!当年的时候,这里都像是前面的大荒滩,都是野地!整个你能看到的河滩上,加起来的树,也就十来棵!就是俺叔两人,用了十几年给种起来的!”

“哦?我听说,这个植树的人身体有些残疾啊!”另一个年纪稍大的人问道!

“你们不知道?”娃疑惑的问道!

“不是很清楚!就是听人说,你们这个村子有两个人残障人士,靠自己在这片荒滩上种了快一万棵树,据说很艰辛!种下的苗子快十万棵,成活的有万把棵!这已经是很了不起的壮举了!”白皙青年露出崇敬的眼神说道!

“哎!”娃先是叹了一口气,然后脸色激动的说“俺那两个叔!何止是残疾人!俺鹏叔两只胳膊都么了!俺亮叔,是个瞎子,啥也看不见!”

“啊!还有这回事?不能吧!”

“是啊,是啊!这样两个人,十几万棵树咋种下来的?”

两个人的嘴都长得老大,一脸不可置信的样子!

“我也不知道咋种的!要我肯定种不下来!当心过河,这水不深,但是底下滑的很!俺叔不知道,在这里摔过多少回了!有一次,俺看见,俺亮叔磕的额头都是个血!”娃一边小心走着,一边嘱咐着两人。

两人脱了鞋子,跟着后面慢慢的走,结果一不小心,白皙男子一屁股摔倒在小溪里,却是,里面有石头,又是硌脚,又是长满苔藓,非常的滑溜,很容易摔跤!

有过这一次体会后,两人深感这个娃子所说的艰辛!

到了河滩旁,娃子老远就大喊道“叔!快出来!有两个记者要采访你们呢!”

贾鹏从窝棚里探出头,而贾亮也微微转头听着声音传出的方向问道“狗子!你说记者?”

白皙男子赶紧快走几步,突然“啊呀!”一声,刚才过来想体验下溪水的深度,上岸后没来得及穿鞋,被地上的树枝给扎着脚了!

贾鹏赶紧过来询问“没事吧?这里荒滩,不习惯的话,很容易扎着脚!我们是习惯了,脚底板厚的都能当鞋子了!呵呵!”

白皙青年来到近前,先是深深的鞠了一躬“很高兴,见到两位植树的英雄!我是央视XX记者站的记者!正好三月植树节的时候,做了一篇相关报道!有人把你们的事迹,告诉了我,我很受感动!想来采访一下二位!”

贾鹏听见是记者,下意识的想整理一下衣服,可是空荡荡的袖管,随风飘摇着,让他有些尴尬和局促。

贾亮也很局促的站了一起,连忙让座的说道“记者同志,你们坐!”

年长的那位赶紧摆手说道“不要客气!您坐着,我们随便聊聊!”

贾亮这才在年长的记者搀扶下,又坐到了椅子上!

贾鹏对狗子说道“娃,你去拿两个木板凳来!”

狗子听闻兴冲冲的就准备跑进去,白皙青年赶紧拦住他说“我来!我来!”

进了窝棚,里面极其简陋,就是用木头搭乘的简易房屋,糊了点泥巴,摸了点白灰,两双破旧的雨鞋,两双全是泥水沾染的旧军鞋放在两旁。炉子上的搭了灶台,上面还有未吃完的面糊,里面竟然还掉了些树叶子残渣。

看的白皙青年不免鼻子一酸,拿着两个木凳子出来,递给了年长的记者。

采访的过程很平和,就是听两人娓娓道来,但是每一个字,每一句话,就像是钉子一样钉在了两个记者的心坎上。

描述的时间跨度很长,从2001年如何开始种树,到一年一年种树的进度,如何采集树苗的,如何种植的,当时怎么想的,一一叙述!话是平铺直叙的说着,但是两位记者却心中满是震撼!

两人很少说困难,很少说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受过多少伤,只是一味的讲述着怎么才能把树种好,怎么种的这些树,树都有那些种类,那些树种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白皙记者默默的听着,忍不住好奇的问“大叔,你们坚持了那么久!也没什么特别多的收入,你们后悔过吗?”

贾鹏惊讶的说“咋能后悔呢?自己说过的话,一口吐沫一个钉!我们从没后悔过!要说真的后悔的事,倒是有一件!就是那年发大水,没办法提前做好预防,让好多苗苗和大树都冲走了!白干了好多年!”

年长的记者看了一眼双目失明的贾亮,关切的问道“大兄弟!你们这样没白天没黑夜的种树,为了啥?”

贾亮憨笑的说道“要说为了啥!这个俺说不好!刚开始俺们就想着不要这么碌碌无为的过一辈子,活着总要做点有意义的事!后面一点点干着,就觉得这是这辈子都要干的活!能够自力更生的活着!不想别人看不起,残疾了就混吃等死,那活着有个什么劲!人没了目标,活着累,没个盼头!”

白皙青年接话说道“那这些年,那么多树苗,你们都是哪里来的?这点树苗可不少钱呢!”

“花钱买树苗?俺们两个,你们也看到了,哪里有多的钱买树苗!除了生活的钱,其他钱都交代在这里了!”贾鹏很实诚的说着。

两个记者沉默了,随后又聊了些相关话题,走的时候,两人除了路费,将身上多余的现金打着看看窝棚的幌子,尽数放在了床头,这才离开!

记者离开后的不久,两人的事迹开始扩散,小到乡镇里,县里,一波波的领导来视察,来慰问和看望;大到中央电台,乃至国外的媒体也争相报道。就连美国有线新闻都专门派人来,做了相关的报道。

一时间名声打造,捐款的,采访的一两个月就来一波,络绎不绝!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