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百六十七章内阁碑(2 / 2)梁家虎牙妹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等到朱元璋任命胡惟庸为丞相的时候,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到了无法调和的地步,胡惟庸独揽超纲,动辄就对下属官吏明升暗降,甚至痛下杀手。

“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匿不以闻”。胡惟庸所作所为已经让朱元璋给痛恨上了,这是威胁其君权呀。

在洪武十三年朱元璋终于动手了,以擅权枉法的罪名将胡惟庸给处死,并且废除了宰相制度,并且废除了中书省。“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之”罢免了宰相制度以后,政务还是要处理的,之前中书省的职责归了六部,最终将权力集中在他的手里。

可是没有了中书省和丞相,所有的政务最后都要皇帝决断,这样皇帝的工作量就增加了,于是朱元璋想到了用其他制度代替中书省和丞相,这样殿阁大学生就应运而生了。

洪武十五年朱元璋仿照宋朝制度,设置殿阁大学士,辅佐皇帝处理政务,以顾问的身份参与政治活动。但是顾问没有什么决策权,只是给皇帝提供咨询而已。

“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当时的大学士没有什么实际的权力,可是这给明朝内阁制度埋下的种子,这是内阁制度形成的萌芽时期。

朱元璋死后,他的孙子朱允炆即位,殿阁大学生这一制度没有被他继承,他开设立了内阁大学生,内阁大学士的地位更高,而且有明确的品级规定。

建文帝时期黄子澄方孝孺都以学士的身份入文渊阁参与国政。到了朱棣即位,日理万机,为此他组建了正式的私人团队,来帮助皇帝处理事务。

“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断。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

接着“成祖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值文渊阁,参预机务。内阁之预机务自此始。”从此内阁学是入值文渊阁,参预机务,这被称之为内阁制度的成立时期。

但是要清楚的知道此时的内阁只有议政权和执行权,却没有决策权,决策大权牢牢掌握在皇帝的中,一切事务都必须听命于皇帝,从这一点上来说内阁只是为皇帝服务的私人机构,并没有实际权力。

明仁宗即位之后,内阁的地位迅速增长,内阁还有阁臣得到了他的重用,使得内阁大臣的职位开始尊崇,甚至阁臣开始兼领其他职务,日益掌握实权,甚至出现了内阁阁臣侵权六部的事情发生。

像后来赫赫有名的三杨,他们以阁臣辅佐东宫,最后加衔六部尚书,地位越来越尊崇,特别是正统时期杨士其,身兼尚书。三孤和大学士于一身,地位在六部尚书之上,内阁的地位得到了强有力的强化。

到了天顺时期李贤身兼吏部尚书和内阁大学士,在上朝的时候他的班列在其他尚书之上,他独揽大权成为皇帝身边的重臣。

“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历晋尚书保傅,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

此时的内阁和阁臣俨然已经成为当初的中书省,内阁阁臣基本上和当初的丞相差不多了,内阁阁臣的地位提高,带来是内阁地位的抬高。“六部承旨意,靡所不领,阁臣日重”六部也已经默认内阁是他们的上司机构了,他们成了内阁的执行机构了。等到到了嘉靖时期,六部已经完全沦为内阁的下属部门,六部办事唯内阁是从,从此内阁在嘉靖时期成为明朝最高的政府机关,内阁在形式和地位上达到了顶峰。

经过嘉靖和隆庆时期的发展,特别是张居正为内阁首辅主持改革,让内阁在万历之处的权力达到了巅峰,内阁成为政府运转的中枢,张居正这一位内阁首辅几乎就是现代的首相了

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因为国本经常不上朝,而且无视内阁和阁臣,在一定程度上让内务机关几乎瘫痪,知道明朝明灭,内阁开始衰落,到了清朝虽然沿袭明朝时期的内阁制度,但是内阁已经没有了任何实权,内阁就此没落。

可是当时内阁在神域是新鲜的东西,而且曾经一度让神域掌握在内阁手里。

:。: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