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九章 安排(2 / 2)乌吾五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等到实在坚持不住了,就找个同伴帮助一点一点地拆下来,顺便互相捉一捉头发里的虱子。

懒得做发型的时候,就直接用一块花布包住脑袋,然后系个结在脑后,看起来还莫名有一种浪漫的法式风情。

伊娅估计没在发型在花太多心思,因为她的假发就是最普通的一个中长发造型。

她一边抠一边问李言何加帆去哪儿了,知道他不在店里,也懒得和大家闲聊,挥挥手告别了。

几个常来店里的倒娘见没有什么新货到,就拉块布席地而坐,摆起一个大盆准备吃饭。

里面的食物一半是像咖喱一样浓稠的汤汁,另外一半像捣碎的白色年糕,此外还配了一些煮熟的豆子。

几个人也不用什么餐具,一边聊天,一边直接用手揪一团年糕样的东西下来,蘸蘸汤汁放入嘴里,有点藏族同胞吃糌粑的意思。

这个食物是安哥拉的一项传统食物。

白色年糕状的东西是木薯粉做成的,汤汁是鱼肉熬制。

在卡拉姆巴区一店和二店之间,有专门的倒娘妈妈在街边支着锅卖这个,所以如果有聚餐需要,大家就会自带盆来购买。

木薯因为耐旱,耐贫瘠的种植特性,所以是非洲不可缺少的粮食。

它为非洲人提供了一半的卡路里需求,也是很多不发达国家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

不过李言刚来时看到有人在店里吃,差点被这种方式吓晕过去。

一是虽然这个食物组合看起来很不错,但实际上它散发着一股臭味,如同臭豆腐一般,让人闻之皱眉。说不清是木薯的味道还是鱼汤的味道或两者兼有。

另外就是卫生情况实在堪忧,李言亲自看到过吃的人刚数完钱或互相弄完头发就马上开始进食。

虽然中国人适应性极强,在卡拉姆巴区的历史也不短,但是还没有听到过有国人敢尝试这个本土食物。

所以只要店里有人吃,尽管都会热情招呼李言来尝尝看,但是她都会按这边的惯例,看到别人吃饭礼貌地说一声:“Boa apetite(祝你有个好胃口)”,然后躲得远远的,并尽量做好自己的表情管理。

李言来到店门口,眯着眼睛看着对面的电器店卸货。

这是一家小店,看起来是本地人开的店铺,门面就像国内的报刊亭一般大小,外面的白墙上用各种颜色的油漆写满了或标准或龙飞凤舞的葡语,空白处还画着各式家用电器的简笔画,整个外墙色彩缤纷,热闹非凡。

正看着,远处一个两耳戴着大大的圆环耳环,光头的一个黑人在伸展着手热情地给李言打招呼。

李言的大脑迅速开启搜索模式,但是脑子里好像对这个人没有印象,再加上距离较远,一时更分不清此人是男是女。

在安哥拉,大家没有社恐这一说,只要是认识的人,哪怕是在路对面,不管相隔多远,都会高声豪爽地打招呼,而且非把对方喊答应了不可。

面对此景,李言也赶紧高举起手和对方积极地回应着,边摇手边低声问身边的吉多大叔,“Este é que?(这是谁?)“

吉多大叔瞪大眼睛,费劲儿地看了半天:“Meu Deus(我的上帝啊),她怎么理了这么个发型。“

然后看热闹不嫌事大,招呼店里的人快出来看。

大家一听有新鲜事,一呼啦全涌出来看。

当看到对面那人的发型时一个个都狂笑起来,对面那个人也不含糊,摸摸自己的光头,也咧嘴大笑起来。

何塞告诉一脸问号的李言,这是公司比耶区店面的柜姐勒勒,平时行风就比较大胆,粗犷奔放。

虽然非洲女性性格豪迈,但是敢剃光头的也就此人敢做得出来。

李言想到卡耶区那边有天天受倒娘折磨的小个子王东、神神叨叨的章家腾还有眼前这个光头女人,感觉那真是“人才辈出“的地方,

正说着,何加帆回来了。

原来是他安排勒勒今天到比耶区或者卡拉姆巴区的市场里逛逛,看看市场里的新款,从她多年当销售员的角度给他反馈,好安排店里的销售情况。

看来最近何加帆为接下来的销售真是煞费苦心。

过了几天,新的集装箱柜子摇摇晃晃地停在了二店门口。

吉多大叔提提皮带,又开始了他当风云人物的一天。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