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孙都沦为刀下之鬼?”袁恪追问道,“他的儿子们怎么了?”
萧绎很惊讶袁恪对袁绍其人的浓厚兴趣,便耐下性子向他解释道:“袁绍的大儿子袁谭在南皮兵败,被曹军所杀,二儿子袁熙和三儿子袁尚被辽东太守公孙康所杀,真是虎父生犬子啊!”
“那么……”袁恪鼓足勇气问道,“他的第四个儿子呢?”
“第四个儿子……”萧绎愣了一下,“倒是说袁绍还有个小儿子,但是下落不明,估计也是被乱兵杀死了吧?”
“哦……”袁恪感到自己的心猝不及防地中了一箭,又说道,“父王,我想读《三国志》!”
“开卷有益,想读便读罢!”萧绎被他逗得心情好了起来,“明天开始,咱们一起读!”
“现在就开始好不好?”袁恪哀求道。
“哈哈哈哈,”萧绎笑得上气不接下气,“好,好,就从现在开始!”
袁恪接过父亲递给自己的竹简,颤抖着缓缓打开,心里默默地念了出来:“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
---------
这次误打误撞的藏书阁一日游,为袁恪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除非你亲自经历过,不然你很难明白袁恪为何这样激动。
他在仔细地阅读了一些自己周围的人的传记,比如袁绍、华佗等人的传以后,终于能够确认,这些竹简里记载的确实是未来才会发生的事。
虽然,不知是由于什么原因,历史的走向与书中记载的相比有些偏差,比如本该死在关羽刀下的颜良、文丑至今仍然活蹦乱跳,而本该安享晚年的许褚却早早地死在了他手上,但大致看下来,大事件的走向总归是没有错的。
这就意味着,只要他牢牢地记住书中的每一句话,就可以在事情真正发生以前做好准备,趋福避祸,逢凶化吉;只要他牢牢地记住书里的每一个名字,就可以亲贤才,远小人,从江湖之中挖掘英雄,投其所好招揽人才。
有了这两样,何愁大业不成呢?
于是,从第二天开始,袁恪化身成一条书虫,利用空闲时间泡在藏书阁里默记《三国志》里的每一个字。不得不说,他虽然是个天生聪颖的人,但要背完这一套加在一起三十多万字的成堆书卷,记住这些他不认识的人的生平事迹,也并非易事。
更何况,他并不能提前预知这次模拟哪天结束,也许要不是那天王琳正巧看见智远神色慌张,他这次模拟人生已经结束了。
他足足花了半年时间,终于把《三国志》的每一卷都背得滚瓜烂熟,就连萧绎都对他的巨大毅力钦佩得赞不绝口。
“恪儿,这些书里这么多字,你是怎么能把它们都记住的?”他这样问袁恪。
“我就是把以前虚度的光阴拿来读书罢了。”袁恪谦虚地说道。
其实,他付出的努力远比这轻描淡写的一句话更多,甚至有好几次因为看得太入迷,错把墨汁当成水喝了下去。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又挑了些其他的书继续去看。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他成了一个知晓未来的人,这种通透的感觉让他兴奋不已。
但在另一方面,在读书上投入的巨大精力也让袁恪对其他事情的感知不再敏锐,这时的天下风起云涌,东、西魏和梁三国之间脆弱的平衡随时都可能会被打破,可惜的是,他的眼睛并没有留意到这种平衡破碎前的预兆。
直到一个人的到来。
太清元年,侯景归梁。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