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14:明亡之后无华夏?(1 / 2)大明小咸鱼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首先,日本千年来一直以中国为师。我国的伦理价值观也同样融入他们的社会。

而儒家价值观里欺师灭祖是一种极其无耻以及卑劣的行为。

为了尽可能地煽动国内民众配合并参与到侵华战争中,日本就鼓吹“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

忽悠民众,当年的中华已经被满清覆灭了,“侵华”是为了打倒满清,为中华正本溯源。

还真是混淆概念。

1871年9月13日清廷与日本就《中日修好条约》及《中日通商章程》达成一致并准备签约时又发生了分歧。

日本人认为满清没有资格自称“中国”,只能在条约文书中以“大清国”自称。

日本人的勃勃野心昭然若揭。

对于署名的分歧,李鸿章采取了折中的方案。

“汉文约内则书中国、日本,和文约内则书大日本、大清”,此后双方才正式签约。

其次,日本人认为这个口号也可以降低侵略中国时国人的抵抗情绪。

并且认为如果国人认同这个论调,甚至会帮助自己侵略,也就是转化一些二鬼子之类的。

日本人学习中华千年,对于中华文化以及性格的了解也远超西方国家。

他们的这个论调暗含了“华夷之辨”以及迎合当时部分国人依然深埋心中的“自负”心理。

满清入主中原后给传统中华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强制性的“剃发令”引发了遵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弃也”的汉人的强烈抵触。

满清为了维护自身统治,采用了更甚于历代皇朝的集权制度。

这也让华夏社会的主体官绅士大夫们内心里难以接纳。

毕竟他们是期望“君臣共治天下”,而不是“君治臣及天下”。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既然本子提供了如此的机会,那么谁会想错过呢。

中国历史上官绅士大夫这个群体最喜欢的朝代是元朝。因为元朝对于官绅士大夫们的约束最少。

为了规避这种不认同带来的反抗隐患,满清除了加强高压统治外,也在加强满汉认同上大做文章,拿出了“华夷之辨”这个陈旧的话题,一切都是为了证明自己是华夏正统。

日本这种言论严重威胁到了满清的统治,满清自然需要迅速清理,不然很大概率养虎为患。

满清的皇帝们重提华夷之分不在血统,而在是否行中华之礼、中华之法。

也就是“夷狄而中华,则中华之;中华而夷狄,则夷狄之”。

日本则是利用“华夷之辨”和国人不满满清统治的心理,制造并混淆了一个概念“一个族群被统治,则这个族群的文化即被统治者的文化所代替”。

但很可惜,他们打错了算盘,满清是被汉化而不是被满清化了。

他们意图让国人相信宋明之后的异族统治让“中华成为了夷狄”。

进而让他们相信日本不是来侵略中国,而是来帮助中国掀翻满清。

不过中国的内政问题本子竟然想插手,那就直接教他做人。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