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
三尺生绢做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
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挥舞百万兵。
这是对皮影戏的完美描述,至今被当地皮影人口口相传,引为家训行规。
好一桩美谈。
却说,文崇帝当时所看到的那一出皮影戏,名曰《白小将枪挑胡须男》。
这是京兆县当地人最喜欢的一出戏,更是到了莫凡这个时代,依旧流传着这一幕老把式舞台。
白小将,头戴毡帽,身披白袍,手握一柄红缨长枪,脚下骑着的是追风紫鬓驹。
胡须男,光头大胡子,穿着大一号的御寒厚披风,手上拿着的是一把虎头锁环刀。
皮影布偶做的那是栩栩如生。
皮影人借力竹竿将其往白布上一架,油灯一照,煞是威风八面。
配上旁边的戏人击鼓奏乐,活脱脱一个黄沙漫天的战争现场。
而戏剧故事则显得尤为简单。
说的是白小将路见不平,独自一人并一马,持枪上山,单挑山匪胡须男的故事。
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英雄主义少年豪杰形象。
每次戏班子演出这一幕,都引得现场百姓连连尖叫,大呼过瘾。
这票钱值!
...
还是说回文崇帝,本是找个酒楼歇脚,却被这个小地方的皮影戏给吸引了,也是怪事。
回过头来,文崇帝在旁边随便捞了一张椅子,便坐了下来,准备好好听听这乡下的小玩意儿。
今天晚上表演这出戏的人是戏班子的当家台柱子,名唤赵老三,懂行的人都叫他“驴皮三”。
这是为什么?
原来赵老三每次上台表演所用的皮影玩偶都是用驴皮做的,和其他人的牛皮皮影不一样。
这赵老三家是里祖传大几代的皮影戏手艺人。
那些驴皮皮影都是他家里一代一代传下来的。
缝缝又补补,一年又一年,一直陪着赵老三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从那默默无闻的漂泊生涯到如今安定下来后的当家台柱子。
被赵老三自己视为家人,这些驴皮皮影就是他为数不多的牵挂。
堪称驴皮三的又一条性命。
在赵老三很小的时候,就跟着自己的父母一起走南闯北,走穴卖艺。
三岁看戏,十岁登台,十三岁便要一个人承受生活的不易。
那一年,他的父母接连因病去世,只留下这个十三岁的孩子,孤零零的面对这个冰冷的世界。
但是在那个时候,不幸的只是他的过去,他的现在是幸运的,未来更是肉眼可见的光明。
也就是那一年,他遇到了他追随了一生的人。
也是将他从黑暗中拉出来的人。
他的师父,亦师亦父的师父,无影老人。
随着时间的流逝,无影老人本来姓什么叫什么已经没有人知道了。
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对他来说,这些已经不重要了,甚至比不上他随手表演的一出皮影戏有名。
无影老人是一家戏班子的班主,也就是大老板。
或许是善心发作了,整个戏班子靠着表演皮影戏都还只能勉强度日。
在这种情况下,他居然收留了这个刚成为孤儿的赵老三。
当然,还是看着赵老三会一点皮影戏的面子上。
就这样,这个戏班子的闲杂人等里面多了一个人,叫赵老三。
平日里,跑跑腿,倒倒茶,整理整理皮影,准备准备饭菜什么的,这就是赵老三当时的日常了。
有了一个安身之所,赵老三很乐意做这些后勤杂事。
总比自己流落街头,到处讨饭来得好吧。
可是在赵老三的心中,他把自己一直都当作一个玩皮影戏的手艺人。
从他三岁第一次看戏开始,他的心中就一直希望自己也能够有那么一天。
就像那些皮影戏大家一样,站上舞台,游刃有余的表演一场,然后享受现场所有人的欢呼。
可惜,自从那年十岁登台过一次之后,他就再也没有上过台了。
后面更是给他的生活接二连三的带来噩耗。
生活已是那样的不易,谁还敢去奢望梦想?
事实是这样,但是他祖传的驴皮皮影却一直被他收藏保管得很好。
时不时拿出来看看,然后自己动手搭个台子,挂张白布,点盏油灯,自娱自乐一番。
末了,还不忘来上那么一两声土腔,唱它一个曲子。
好不尽兴!
也是命运给赵老三开了一个玩笑。
来戏班子五年后,少年的赵老三也已经变成了个大小伙子了。
浓眉大眼,说话风趣,和戏班子的人混成一片。
半路加入戏班子的小子倒成了戏班子所有人的开心果。
或许是无影老人自觉手艺无人传承,又或是单纯看赵老三顺眼。
这天,无影老人找到了赵老三,直接了当对他说:
“赵小子,当我徒弟怎么样?”
说完拿出烟斗,自顾自的点起烟来,不一会就吞云起雾,把赵老三熏得够呛。
被老班主的一席话搞得不知所措,赵老三竟然愣在了原地,忘了答话。
无影老人见这小子还不说话,顺手用烟斗朝赵老三头上敲去,没好气的说道:
“喂,我说你小子,愿意就答应,不愿意就滚蛋,吞吞吐吐算什么爷们?”
“啊,哦,我。”
“师父在上,请受徒儿一拜。”
赵老三总算是反应过来,面露喜色,连忙下跪,规规矩矩的给无影老人磕头行礼。
听到这话,无影老人也是松了一口气。
这小子如果不愿意,那我这张老脸还要不要了。
但是表面还是要装作很镇静的,一副不出我所料的样子,捋了捋胡须,郑重的说道: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