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研讨会,有谢缙、原作者古骅、编剧阿诚等一干主创,也来了很多导演和作家,此外还邀请了北平的一些重要领导和影坛大人物。吴天鸣来不了,因此刘冰和老郑就代替他一起出席。
田状状也来了,在他去威尼斯之前,王展非要拉他来旁听。
话匣子是从古骅的原著小说创作为起点打开的。古骅谈了许久,又提及因自己的小说结构怪异,他自己也不知道怎么改编,对帮不上谢缙什么忙感到抱歉。这时,王展听得其实有点犯困了。谁知接过话茬的阿诚,谈着谈着,居然扯出了一番令人他喷饭的言论:
“我觉得电影和小说的改编关系就是‘神似’…忠于原著就是基本精神掌握后,由导演发挥……但一些文学形象是不能具体成为荧幕形象的,比如阿Q、贾宝玉、林黛玉是不能演的。”
他此言一出,内地所有电影人都面露古怪之色。前面没毛病,后面就不敢苟同了。
王展心想:华国电视总台特么都筹备了五六年的《红楼梦》连续剧了,演员去年春夏就开始培训了,你等着87年播放时被打脸吧。
阿诚还在继续:“虽然戏曲也有取自《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典名著的戏目,但戏曲有种巧妙的办法解决,那就是脸谱化。但影视不能脸谱化,它太具体了。所以小说改编影视往往吃力不讨好,还不如直接原创影视剧本和人物。”
王展看了眼谢缙,感觉老爷子的膝盖被中了一箭:谢缙的《赤壁之战》可才搁浅呢,你这是扎他心不说,还在伤口上撒盐么?
阿诚那完全是外行人的言论,听得让来自M国的华人发行商直摇头。
谢缙自然是不同意阿诚的看法的,但他涵养太好,没说什么。
王展忍不住开腔了:“你若以早期电影的话剧化表演来衡量,那就有点根本不上时代了。电影发展至今,角色塑造及表演方式已经和舞台上的非常不同了,现在的时代,对银幕表演的审美要求已经变了,上好的演技,痕迹感趋近于无,在电影所塑造的情景氛围中,企图让观众产生角色比真实更真实的错觉。”
“可是我去电影院看电影……”阿诚要反驳。
谢缙打断他的发言:“国内大部分的编剧和演员,在角色塑造上的确还停留在几十年前,这些电影总是让人感觉像话剧,充满了咏叹和抑扬顿挫的台词,但海外,电影表演技术和编剧技术的进步,已经更加追求真实、收敛且细腻的表达了。”
终究还是落后,导致此时的观众,对电影在深度上的表达没什么自信,认为复杂丰满且具有经典性的角色,电影是拍不出来的。这是多么可悲。
王展也补充:“次一等的文学作品的确给改编带来更大空间。而好小说,电影的确很难表达,但注意,这只是增加了电影的创作难度,如果我们这些电影人能力更强,我们的导演更强,我们的编剧更强,我们的演员更强,我们也是能做到把好作品呈现在银幕上的。没有改编不了的好小说,只有能力还不够的电影人!”
王展的话,引来了整个会场的掌声。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自信和自豪,每个人都明知有不足,但并不认为这些会是困难,仿佛每个人都认定,他们是有能力和成长空间的,能让这些刻板印象消失。
“说得好,《芙蓉镇》就会是这样的一部电影!”谢缙大笑。
阿诚定定地看着,他突然意识到,他可能小瞧了这些人……
谢缙又与众人谈论起了《芙蓉镇》的改编时的重点,谈了很多很多。
“这部电影,我的目标是起码要有两亿人次的观众。”
“的确,这部电影的内容受众是知识分子一类,受众有所局限,但电影这种艺术形式本身应该是面向大众的,我们电影人做的事就是要在原作基础上注入新的东西,能轻易引起大众共鸣的东西,这是我作为导演必须具备的手段,让叫好的作品同时叫座。”
“我要通过电影的形式,把原作的受众门槛降低,但我也要通过电影把它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进一步升华,并做到更加丰富地展现。我们要相信电影它就是这么神奇的艺术!”
此时,王展注意到田状状的眼神闪烁……
散会后,田状状和王展一同离开,他犹犹豫豫,才对王展说出心里藏着的事:“我很喜欢《芙蓉镇》的小说。我本来打算下一部拍《树王》,《树王》拍完,我就能攒足底,有勇气拍《芙蓉镇》,没想到谢导早就看中了。”
“怎么?心里还惦记。”王展心里咯噔,想起让田状状被禁导10年的《蓝风筝》。
田状状果然道:“是啊,我惦记能拍一部这种电影。”
王展立刻规劝:“我看别了,有些东西不需要重复。《教父》拍得好,《M国往事》拍得也好,但珠玉在前,已经深入人心,产生了特殊的情结,只想让它成为不可替代的唯一,人们对一样好的东西也便不想再看了。这是人的心理。更重要的是,你听到谢导对广度的讨论吗?你自认为也能做到像他一样吗?你待一年以后再看,《芙蓉镇》怎么样。”
“哎,我这几天睡觉都在想,如果我真得了什么奖,我是不是可以一蔑天下了,这想法多么幼稚,境界上还差得远。”田状状那因《盗马贼》入围威尼斯而空前膨胀的骄傲自负,仿佛突然烟消云散……
但他却同时感受到了从没有过的平和。
王展看他想通了,也安心了不少,他是非常担心田状状如果真拿了大奖,会不会自负得往自己拍给自己看的路子上一路作到极端,彻底把路给走死了。至于田状状以后是否还会拍那部《蓝风筝》,他就不得而知了。
田状状夜里的飞机飞北平。王展就不送了。他去拜会了谢缙。
香江的许先生和许导也在。
几人突然来了兴致喝夜茶,谢缙就索性穿着睡衣蹬皮鞋出门,逗趣得很,这回轮到许安华笑他。
王展同谢缙聊了电影过审的一些事,这就不免提到了王展帮忙搞定的《盗马贼》,于是又谈到了贝托鲁奇和《末代皇帝》。
不提还好,一提这事,谢缙就如受了刺激般,反应激烈:“《末代皇帝》这个题材是我们的!《我的前半生》已经出版很久了!但我们没有拍,也不敢拍!我认识的所有外国人都来问我这件事:为什么这个题材我们不拍,让意国人、M国人来拍?我回答不出来!我能怎么回答!”
王展苦笑着揶揄道:“我也是这么想的。但香江的李导不也拍了《火龙》吗?虽然因没拿到版权,换了个角度拍。对了,那……您为什么当初不试试?”
谢缙被王展问噎着了,良久才长叹一口气:“所以啊,我现在鼓足了勇气拍《芙蓉镇》。倒是可惜了那个《火龙》的香江男演员。”
“您是指梁佳辉吧,听说他自从几年前头回来内地拍戏起就被封杀了,现在也还是只有李汉祥找他,他那么多年就拍了三部李汉祥的清宫戏,生活困难。他文采还行,亲内地的报刊让他开专栏,勉强算是接济一些。”许先生对此颇为了解,讲了很多,“反正已经被封杀了,你们若是有好角色,不妨考虑他一下吧。”
王展点头:“我这里倒是有,但可能最快也要等明年了,不妨让他先练好普通话。先声明,我们这里演员拍一部戏也没什么钱。”
“这是自然,我看走合拍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香江的演员,就香江那边付工资。”许先生道。
他把《棋王》的小说给了许先生,让他转交梁佳辉先看着。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