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筠搓手手,对宋箴提出的明察暗访、找出真凶的实践活动颇感兴趣,主动提出加入推理小分队。
宋箴本来是拒绝的,他觉得宋筠没什么用处,但转念一想,人多力量大,宋筠有时候会有些灵光一现的时候,于是就答应了。
当然,这事儿真要查起来,并没有那么容易。
如果是网络时代,查找谣言的源头,还可以通过网络去确认发帖时间和流言最密集的地区,然后进一步调查。
可在口口相传的时代,宋筠兄妹三人手里又没什么锦衣卫血滴子,那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动机入手了。
更何况,他们还不能大张旗鼓地去调查,甚至只能在接待亲友以外的时间去打听。
在此期间,赵雁林带着老婆孩子来拜访了一趟。
宋茹生的小表弟已经会一个字一个字地往外蹦字了,什么“爹”、“娘”、“饿、”“嘘…嘘”之类的,虎头虎脑,咿咿呀呀。
宋筠都顾不问赵桐有没有听说过宋箴英雄救美的小故事,先耗费了多半天时间去逗娃。
一直到娃被逗得淡色的小眉毛紧紧皱起,眼看着要哭了,宋筠才果断把表弟还给她亲娘,然后和赵桐一人一杯果茶,对坐着聊天。
赵桐的性格呢,其实没有小时候那么娇气了,但多少还有点别扭。
再加宋茹嫁进去这么久,不是怀孕就是坐月子带娃,她大伯娘林氏又病了几个月,所以赵桐没有女性长辈带着出门s,社交圈还是窄得很,还没认识什么亲密到能对着她说宋家闲话的小姐妹。
宋筠提起的时候,她反而惊讶得很,不住地催促宋筠细细讲。
这就……
好在,赵桐的哥哥赵桦还是靠谱的。
他在书院读书,认识的同龄人不少,和宋箴的社交圈重合度也不低,自听说了这则流言,就一边告知父母,一边默不作声地旁观同窗们的交流。
然后赵桦又旁敲侧击地和他们打听,问出了他们的信息来源,其中有五个人,是被提及频率最高的。
宋箴拿到了名单,其中有两个是那日在饭桌听他说过故事的,一个苏某,一个陈某。剩下的三个则是虽然在同一个书院,但并不熟悉的校友。
怎么看怎么像是前头那俩的嫌疑最大,毕竟他们有第一手信息,后头那三个,虽说同样不怀好意,但没人透露,他们也没处得知此事。
可,为什么呢?
宋筠因为性别限制,不可能像哥哥们那样出去读书,但也因为性别,她天然地和亲娘的交流更频繁一些。
沈氏虽说一向默认儿子的教养得让当爹的去把控,但也不是撒手不管,像宋策宋箴两人玩得好的朋友,沈氏也会有意和对方的母亲拉近关系。
这样的想法,多数母亲都会有,双方都有意,这些全职夫人们虽然没有创立个家长委员会之类的组织,也来往密切。
巧了,宋箴这俩有嫌疑的同窗,他们的母亲和沈氏也是相约着喝过茶的,宋筠有时候跟着去,有时候虽然没去但也听沈氏念叨过,就有印象了。
明面来看,其实没什么矛盾,最起码在宋家去京城之前,沈氏还能和这俩孩子的娘亲笑着聊聊八卦,不说是什么闺中密友,但也没明显的矛盾。
这两家的家境嘛,也不差。
一个算是半个熟人家里的亲戚。就是宋家头一次来府城时,去唐家参加中秋宴时,宋筠认识的那位叶瑾小姐姐。
叶瑾爹是王府诸曹参军,就目前的关系来看,和宋家是一条绳的蚂蚱,宋箴的这位苏姓同窗,则是叶瑾舅家的表弟。
叶家是走武职路线的,苏家同样,而且明显是依附叶家,所以,苏家和宋家也是一个立场的。
而且一文一武,各有前途,不仅没什么明显竞争,连因为宋念考进士而产生的嫉妒心都很难有,都不是一个晋升路线的,嫉妒哪门子啊。
苏某针对宋箴的理由,就挺耐人寻味了。
反正宋箴苦思冥想了好一会儿,也不理解这是为什么。
暂且放下不提。
再说陈某。
陈家也是近两代才搬到的府城,靠的是经商。
发家是真的快,也是真的包子有肉不在褶子,可经济基础有了,难免要追求层建筑,比如什么尊严啊、成就啊,名声啊,之类的。
在现代,这些花钱也能买个差不多,古代却不行,再有钱也是二等公民,只能走政商结合、两条腿走路的路线。
这不,陈姓同窗就和宋箴在同一个班里学习了。
真要说起来,他的嫌疑可能更大一些,嫉妒起来也更有理由。
毕竟商户出身虽然可以考科举,但受限颇多,远不如宋箴这样耕读之家、父亲做了进士的更显得根正苗红。
所以,是陈某主导的吗?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