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二章 卫学县学(1 / 2)寒霜易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终究是晚了啊。”

用了大概几分钟,朱由校看完了刘伯温给朱元璋的最后一策。

刘伯温对于卫所制的改良方法,说白了就是一句话:等到国家的读书人多了,让做官的从里正一级做起。

现在,朱由校可以保证,刘伯温的死绝对和朱元璋没关系。

封建王朝中,得国最正者,莫过于朱明,朱元璋以一布衣起家,25岁时参加郭子兴(朱元璋恩主,马皇后义父)领导的红巾军起义开始反元,耗时十六年,统一天下,堪称历史的一个奇迹。

正是因为他是泥腿子出生,所以他深深的知道民间疾苦,这也表现在了他的治国理念:皇帝与黔首,应该站在一起,共同监督官员。详细说就是,平民老百姓如果怀疑所在地的官员贪污腐败,就可以将官员绑了,敲锣打鼓送到京城治罪。为此,朱元璋还亲自主持编写了《大诰》,专门让人教百姓去背,教给他们法律知识。

其中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洪武十八年,江苏常熟县农民陈寿六的案例:陈寿六因受地方官吏顾英欺压,愤然与亲友一起将顾英捆绑,头顶《大诰》送到南京来治罪。而得知消息的朱元璋非常高兴,不但亲切接见了陈寿六,审理了他的案情,还赏赐了他二十锭银钞(那时候银钞还没贬成擦屁股纸),并免除他们全家三年赋税。

同时,朱元璋非常注重开启民智,洪武二年,这位爷就搞起了义务教育,他创办的学校,学费全免,包吃包住,免徭役,还给发米发钱,只要你好好读书。

而刘伯温这人的治国理念,与朱元璋非常相似,两个人有很多共同语言:刘伯温认为,法治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有力保证,所以主张对民众要教化,使其明法懂法,说简单点儿,就是要认字,其本人也参与了《大明律》的制定。

只是可惜,刘伯温的这最后一策,对于现在的朱由校,并没有什么帮助。

让现在的读书人从里正一级做起?

放出去一百个不和地方大户勾结的国子监学生,能活着回来五十个都是烧高香了。

叹息的将刘伯温的信放下,朱由校抬头看向了毕自严和袁可立。

“朕让你们找的人找到了吗?”

“回皇,已经找好了。”

闻言,毕袁二人连忙行礼,袁可立先出声说道。

“臣找到三人,都是在衙门内干了十年以的老吏。”

接着,便是毕自严。

“臣找到五人,都是秀才出身,因为考不举人,在京城给人做账房为生。”

“嗯。”

点了点头,朱由校翻开自己的备忘录,出声道。

“朕近日翻看了一些记录,发现我大明的卫所儒学堂和府州县学,这学的东西居然不一样。”

刨除私塾和私人学院外,大明的官方教育机构分为两套的,分别是卫所儒学堂和府州县学,双方教给学生的东西特娘的不是一个东西。

卫所儒学堂给学生教的东西是礼、乐、射、御、书、数六科,也就是君子六艺。并且规定,每逢初一、十五要去骑马,每三五天还要去射箭,每天写五百个字,还要读九章算术,偶尔还要学下声乐。

而府州县学,学的则是经史子集、律、诏、礼、仪。

府州县学的学生教的咋样,朱由校不太了解,但卫所儒学堂,却是猛人辈出。

文官包括但不限于: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