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83章 1373番薯难题(1 / 2)平行空间来客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首辅值房里,张居正沉默片刻后才说道:“只能让都察院平时多派人下去巡视,特别是江南。”

“佥都御史也很重要。”

听到张居正这么说,魏广德意识到首辅应该也收到一些消息,有所担心,于是马上说道。

“都察院那边,一会儿我就给他们下个条子,请陈大人斟酌江南佥都御史人选,我也会让六科关注此事。

换帖银事关朝廷大计,断不能出现任何差错。

如果一开始,就有人利用换帖银贿赂官员,整顿吏治也就成了空谈。”

张居正从换帖银征收中可能存在官商勾结,看到了因此可能进一步污染官场。

其实对于整顿吏治,不管是高拱还是张居正都很重视,对于欺压百姓的贪官污吏也是非常不耻。

只不过高拱的意思是严厉处置,而张居正则相对温和一些,对于横征暴敛的官员肯定是要严厉处置的,但对于其他因为环境而被裹挟的官员,张居正一般选择降级调任。

因为张居正看穿了整个大明官场,其实要整肃吏治谈何容易,除非有足够的预备官员,否则怕是暴力整顿,结果会让朝廷完全停摆。

涉事官员太多了,地方上几乎可以说百不存一。

魏广德点头认可,他不打算现在就推出海瑞这个人选,最好还是让劳堪说动陈炌,由他来举荐。

陈炌举荐,张居正十有八九会否掉,这个时候魏广德再从中说和,效果或许更好。

魏广德和陈炌接触极少,这是为了避嫌,但张居正眼里未必就会如此。

在张居正看来,魏广德支持陈炌的举荐,其实就有拉拢陈炌的意图。

张居正不想魏广德阴谋得逞,最好的办法就是顺着陈炌的意思,不给魏广德有和陈炌拉近关系的机会。

“除了换帖银之外,各地兴办社学,朝廷也应该多加重视,特别是因为社学虽为官办,但社学教谕多为地方上招募秀才充任而非朝廷任命,若是良莠不齐,也会影响到朝廷兴办社学的初衷。”

魏广德继续说道。

“善待是何意思?”

张居正闻言微微皱眉,干脆直接问道。

“官府招聘社学教谕,统一由各省提学会同按察司、巡按御史进行考试,合格者准其参与社学教书,并建立名录,提学对此也要管起来。”

魏广德开口说道。

“这不就等于半个官家身份。”

除了是地方上发任命书,已经在提学那里挂名,其实已经算有官身了。

这也是魏广德参考后世事业编制教师岗位提出来的,省一级进行教师的资格考试,留名录就是给合格者上岗证书。

私塾这一块,朝廷一直都是放任不管的,毕竟开私塾至少也是秀才功名,童生谁会去请教学问。

而教书和做科举,其实是两码事儿,许多人读四书五经,但未必就精通八股文。

虽然社学不是为科举准备的,但既然要发觉人材,老师自然得懂的八股。

本身就不精通,否则早就科举出仕了,若是不能把八股格式讲清除,怕是就算手底下学生天才,也会因此被耽搁了。

所以,魏广德设想的提学举行的考试,种在对考生对八股的精通领悟,能把八股讲清楚为主,而不要求其写八股文厉害。

别认为应该参考后世,直接上算术这类实用学科,其实明朝科举考试每次都是至少有一道算术题。

对于考试通过的考生,所有题都得作对了,然后再按八股文排名次。

算术题做错了,就好似没看懂八股题,那是直接被戳落的。

所以,八股考出来的学生,并未不分五谷,只会舞文弄墨。

“给就给了,本身也是官府发禄米。”

魏广德不以为意说道,充作社学教授,可比衙门里皂吏强许多,那是从官府领工资的。

张居正思考片刻才微微点头,虽然社学主要教授识文断字和算术,但也有发掘天才的目的在其中,这也是张居正挽回士林声望的一个举措。

把制度制定完备些,对他名声还是有好处的。

“这个事儿,让礼部完善,再交到内阁来商议。”

他们也就是提出一个思路,具体还是得六部拿出实施细则来施行,并不在内阁权利范围内。

说了些闲话,魏广德这才告辞回到自己值房,处理自己面临的一摊子事儿。

魏广德进入值房,也没先处理那些案牍,而是先给劳堪写条子,让他送点烟叶和烟斗去首辅那边。

答应了的事儿,还是的做好,不过也暗示了都察院近期就会研究对江南都察院的调整。

如此,数日时间一晃而过。

来自辽东更详尽的战报也不断送回京城,让红土堡一战的详细内容更清晰的展现在大家眼前。

不过到这个时候,关注辽东战报的人已经不多。

毕竟已经打赢了,大家关心的,其实还是最后的结果,过程,那是兵部才关注的事儿。

“赵主事,御麦和番薯的推广,现在进行的怎么样?劝农司这一年来可有什么成果?”

今日,魏广德召见了礼部劝农司赵主事,了解具体工作事务。

最初劝农司重新搭建起来后是挂在内阁下面,由魏广德直接管理,不过吏部后来对此有异议,最后还是按照传统挂在礼部下面,平时受礼部和内阁双重管理。

“魏大人,御麦的推广进行比较顺利,山陕、四川等多山省份都已经推开了种植,效果还是不错的。

主要还是御麦的果实易于保存,只要晾晒干透了,就可以长期保存,和主粮无异,虽然口感差点,但是对于山区百姓来说,能够果腹已经是难能可贵。

至于番薯,目前劝农司只是在福建看当地种植过一茬,下面几个种植点也进行了种植,已经有收获。

耐旱这点已经得到印证,如果给水太多,反而影响番薯产量,所以对于各省缺水地区,番薯不失为一种好的物产,而且其三月余的生长周期也算合适。

生长过程中,番薯茎叶也可以采摘食用,可谓一举多得。

只是可惜,番薯保存不易,到目前劝农司还没有找到好的储存法子。

魏阁老,若是种出来必须尽快食用,不能长期粗存,对农户来说,也没太大吸引力,毕竟北方冬季漫长,他们更需要的是能够储备过冬的食物。”

赵主事对劝农司事务倒还是很清楚,马上就把魏广德交代的,重点研究的御麦和番薯的情况说的清楚明白。

魏广德听完也是微微点头。

随即,又听到赵主事继续说道:“至于御麦和番薯抗寒的问题,目前还不明确。

只能说这两种作物在北方可以正常生长,之前我们在辽阳圈了十亩土地试种御麦,但因为农夫不熟悉这种作物,所以种植失败,只能等到来年再次种植才知道效果。

到时候御麦和番薯的种植可以一起进行,看两种作物能否适用于辽东,以及在当地的成长周期,才能判断出是否有种植价值。”

毕竟农民种粮食,不仅看产量,还要看生长时间,若是周期太长,大量占用田地也是不行的。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