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自己就绝不能让皇上失望。
“陛下,臣已打听明白。这阎应元确实就在通州。他是通州卫武学的一个学生,今年二十三岁。”
听到了阎应元确实就在通州。
朱由简吐出一口长气。
随即眉头一皱。
武学?
朱由简心内疑惑了一下。
相关的介绍就涌现在头脑里。
明代的武学是京城和地方上专门为世袭武臣和军籍卫所子弟开办的学校。
名为武学,但实际上教授的课程也以儒家经典为主。
规定读的书有《小学》、《论语》、《孟子》、《大学》。
当然也有军事类书籍,但都是比较陈旧的:武经七书、《百将传》之类。
学员年龄一般是十五岁以上,二十五岁以下。
地方上的武学通常由卫所开设,面向的是卫所子弟、
所以也叫做卫儒学。
从武学里出来的学生,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考中了一样当文官。
所谓“有志科目者、亦许应试。”
还有就是去考武举。
如果武举也考不中,去当吏员,也是一条出路。
表现最不堪的,按规定是“黜退送操”,也就是送去当营兵。
不过由于现在各地卫所大多废弛,卫所辖下的军籍人口,往往和普通农民没什么区别。
卫儒学和一般的地方儒学的区别都不大了。
当然通州靠近京城,又是负责各地漕粮到京城的中转运送的要地。
当地卫所保留的军事痕迹可能还更浓一些
“这阎应元也是卫所军籍子弟么?”朱由简缓缓问道。
“陛下说的不错,说起来和我们锦衣卫还有些关系。”高文彩答道。
“怎么说?”朱由简眼睛一亮。自己本就打算让阎应元重整锦衣卫,要是有关系就更好了。
“他祖上原本是南方的绍兴人,到他高祖,当了锦衣卫校尉,才举家搬迁到了通州。不过高祖之后的子孙,却和锦衣卫脱离关系,算在通州卫了。”
他顿了一下,又补充道:
“这阎应元考过一次武举,落第了。按他的年龄,很快就要退出武学,臣打听他多半会去当吏员。”
其实高文彩也不太明白,阎应元不过是一个连武举都考不上的武生。
皇帝为何会让自己去调查这小子。
皇帝又是从什么渠道知道这个人?还特地要锦衣卫去找?
不过既然圣上没有告诉他,他自然也不会多嘴去问。
他去通州,获得的这些讯息,都是从通州卫武学的训导那里打听来的。
阎应元本人,却没有见到。
他倒是按打听来的地址,去了阎应元家,但人不在。
想到皇上只是叫他打听下落,尽快回报,也没说一定要见到本人。
就快马赶回。
朱由简点点头。
阎应元没有考中武举,他不意外。
史书上只说他是武生,然后做了椽吏,成了京仓大使。
京仓应该就是给京城储备粮食的仓库。
所谓京仓大使,无非就是国家粮仓的管理员罢了。
官职上属于从九品,不入流的芝麻小官。
崇祯十四年才调往江阴做典史。
如果中了武举,那应该直接就是出任军职了,不会走文职吏员的路子。
只是以阎应元后来在江阴表现出的箭法、武艺,他没有中武举,也确实挺让人疑惑。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