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说直接不听的袁绍的话那是自寻死路,就算是战败的更惨,袁绍也是主公,这是他自己的一步步拼下来的基业,所有人都是听袁绍的,袁绍的威严毋庸置疑。再说了想要子承父业,不得道父亲的首肯怎么能行呢?
袁绍现在也是相当于退居幕后了,以后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将由袁尚来处理,这也是提前让袁尚适应主公之位,只要在袁绍在世一天,就没有人敢明目张胆的违背袁尚的命令。
就这样,袁熙袁谭两人灰溜溜的退出了大殿,接下来的事宜也轮不到他们两人发表意见看法了,属于是袁尚的一言堂了。接下来无外乎就是安排战后事宜,安抚家属,发展农业。
袁尚本来想以冀州防守空虚为由夺了大哥袁谭的兵权的,但是袁绍没有同意,袁绍大概意思就是说,袁谭已经很惨了,青州没了回不去了,世子也是你的了,就剩下这些跟着他的将领了,而且他也是你对抗曹操的左膀右臂,就放过他吧。
袁绍殊不知,兵力才是这乱世能够立足的根本,哪怕现在袁尚名正言顺,占据了世俗大义又如何?人的野心是无止境的,哪怕你放过你袁谭,袁谭也不会放过你,对于自私的人来说,自己的命只有掌握在自己手里才安全。
就这样,天下是总算进入了一段不长时间的缓冲期。一年以来,竟然是无一位诸侯发起战争,无论是南方刘表,孙策都沉得住气,至于益州和西凉就是没有什么动作了。
曹操也是稳定发展,没办法太缺粮了,每次打仗都是这样,不然早就干碎袁绍了,曹操心里这般想到。这样平静的事态,主要也是因为袁绍的残部没有动荡割裂。毕竟也还是有几十万人的势力,曹操不敢轻举妄动。
刘备也是喜闻乐见,先是荆州传来了消息,同意同盟,然后又是说荆州内乱有些严重,长子刘琦和次子刘琮的背后蔡氏争夺世子之位。
刘备自己是垂涎三尺,这样的机会自己大有文章可以做,但是呢,自己的人设早就立起来了,不能做这种趁人之危,苟且之事,除非又有不可抗力。像当初陶谦的徐州一样,有曹操这个外部威胁才行。
而且刘备现在也不是当初那个身无分文初出茅庐的创业青年了,现在也是拥有两个州牧,而且发展的井井有序的好吗,诱惑没有那么大,不足以让刘备撕破脸皮了。
但是支持一下刘琦,帮他说几句好话,交好一下还是无所谓的,还能结个善缘。要是以后真的刘琦当了世子,统领了荆州,蔡瑁要是叛乱,刘琦就可以求援了。自己也就有足够的理由出征荆州了。
这样算来,拿下荆州之后,刘琦就继续留在荆州做他的荆州牧,也算是半个自己人了,但是荆州的兵权就交给真正的自己人来统领,不就代表着又拿下了一州了吗?
刘备是用心良苦的打着如意算盘,后面的孙策也是沉得住气,袁绍曹操刘备三个人没有动手,孙策也是愣的不动刘表一下,生怕刘备阳奉阴违,来个突袭江东。
在孙策的自我认知里面,觉得自己才是那个对刘备威胁最大的人。自大骄傲的人,往往会把自己看的太重了,但是孙策也是有这个资本和实力的,只是说,现阶段的孙策和曹操袁绍的势力比起来,刘备还真的是闭着眼睛都知道怎么选。
青州也在一年的积累下,重新统治步入正轨,原来也是有一定基础的,袁绍占领的时间也不是很长,很多地方,政策都没有变,甚至官员都还是原来杨律设置的那些人。所以接手起来是比较容易的。
一股欣欣向荣的气息,也让刘备对未来充满信心。但是缓冲期之所以叫缓冲期就是因为,大家都知道,一定会发生战乱的,缺的就是一个导火索,一个契机罢了。
冀州,邺城
一年的时间也是到了袁绍的极限了,每每想起官渡之战,袁绍就彻夜难眠,痛心疾首,是袁绍自认为人生最大的一个污点。袁绍还时常幻想着,后人拿这个事情当茶余饭后的笑料,甚至是写进兵法之中当成反面的教材典例。
再多的光辉历史,战绩,也挡不住这一次的失败。而且曹操还不停的在袁绍的伤口上面撒盐,生怕天下谁人不知他曹操以七万之师,大败了袁绍的七十万大军。还找了许多文人雅士,写诗,写文,作书来恶心袁绍。
天子又在手,隔三差五的就昭告天下,还恶意抹黑袁绍,贬低袁绍,来抬高曹操自己的英明神武。曹操是不在意这些东西的,天下人怎么看他曹操,无所谓的。但是袁绍在意啊,这些东西就是给袁绍看的。
袁绍承受着这些却又无可奈何,恨不得现在就起身兵发许昌,但是袁绍知道这就正中下怀了,所以一直都默默的忍受着这些屈辱。
终于,在一年后的这一天,袁绍没有忍住,曹操把当年袁绍出征时在后院喝酒作的打油诗找了出来,还叫来了当初那些对袁绍阿谀奉承的人,来评价。
无一例外都是差评,不押韵,没文化,意境差,甚至有人说就可以这首诗就可以看出来袁绍官渡必败,瞧瞧这小人得志的模样,看看这狂妄自大的气焰,别说七十万,再给他三十万,凑够一百万大军,也不会是曹丞相的对手。
最后还叫来了当初袁绍让来撰写讨贼檄文的陈琳,做个全场总计,然后昭告天下这个逆贼袁绍的行为。完完全全就是开了个袁绍专场的批斗会。
袁绍听闻此事之后是把憋了一年的气,这一下全发泄了出来。破口大骂曹操,要发兵许昌决一死战,随后众人极力劝阻,然后是袁尚出面跪地乞求袁绍收回成命,袁绍见此是说不出来一句话,直接口吐鲜血,昏厥了过去。
袁绍在自己的床前醒来,周围是自己的三个儿子还有医师,医师刚想说话,袁绍就艰难的抬手制止了他,随后袁绍默默无言,三个儿子也没有敢说话。
袁绍回忆着自己的一生,年幼时,出生在一个权倾天下的世家之中,虽是庶出,但是却是长子。少时,相貌英俊,气质不凡,是深受父辈们的喜爱,袁术嫡出地位却远远不如自己。
青年之时,袁绍是意气风发,出任濮阳县长,名声在外。二十来岁时,回洛阳,在汉朝大将军何进手下当官,可以说是所有官二代小团体的头领。三十来岁时,黄巾之乱,董卓进京,无奈出走冀州渤海。
四十来岁时,凭借着名声,和十年来的发展,乃至于当上了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盟主,而且没多久就拿下了冀州成为了冀州牧。
五十来岁时,天下十三州,自己独占四州,是天下最大的诸侯,从容的向曹操发起了总攻。然而今天,却只是躺在病床之上。
大起大落是如此的快,袁绍只来得及对自己的儿子们做最后的交代:“你们一定要同舟共济,不要分崩离析!”说完袁绍便再也没有了气息。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