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章 文天祥上传视频(1 / 1)魏晋不风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没过多久,各个平行世界中的观众们又被提醒有新视频传了。

秦始皇放下手中的竹简,轻声问道:

“难道这就要盘点第八名了么....”

“可惜孤还没看到临安一战的结果呢,真是可惜!”

朱元璋正在打盹,突然被一阵熟悉的声音惊醒,抬头一看,却见苍穹之即将要投放新视频。

于是满心期待对边的主标道:“标儿你好生看看,以后千万莫做宋度宗这种昏庸无能之君!到最后竟然要大宋百姓给他收拾烂摊子。”

此时的朱标年过三十,这是他成为皇太子的第十七个年头。

这十七年来,太子朱标一直兢兢业业,友爱恭顺,无论在大臣还是诸王兄弟中都享有极高的威望。

就连一向桀骜不驯的燕王朱棣,对于自己的大哥也是极为服气的。

看着朱元璋一脸神色肃穆,朱标也认真地点点头:“父皇放心,我绝不会给帝王家丢脸!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与此同时,汉武帝、汉高祖、送高祖、隋炀帝等人都被这视频所提醒,一时间纷纷点了进来。

等到观众们都点进来的时候,却只见这并不是十大好色皇帝排名的第八名,而是由文天祥传的视频。

视频的画面,用正楷字写着几个严正的大字《临安血战,大宋觉醒》!

南宋丞相文天祥的解说声,伴随着平台的背景音乐轻轻响起。

一座规模巨大,水系纵横的城市出现在众人的视野之中,在这些水系和马路之,是大宋临安府中那夜夜通明的万家灯火。

“正如诸位所见,这是我们大宋子民在战胜了蒙古人、守住了临安之后,为阵亡的将士和百姓祈福祭祀时的场景。”

“此役,我大宋军民共出动二百三十二万,其中亡四万五千人,伤二十二万人!”

“一开始,蒙古铁骑攻势猛烈,在攻破襄阳之后,势如破竹,不可阻挡!”

“正当大宋处于危亡之际,正当万里山河存亡之时,是安东先生给予我们鼓励,让我们有了拼死一战的军心和勇气!”

“受到鼓励的将士和百姓奋不顾身,为了拖住蒙古大军向临安进军的时间,我大宋三千义士慷慨赴死,以血肉之躯拖住蒙古大军!”

“趁着这段时间,临安城内所有百姓倾巢而出,在临安城外修筑了四道深不见底的壕沟!如此一来,蒙古大军想要攻城,一时半会并非易事!”

“正是这四道壕沟,拖住了蒙古大军一个月之久!”

“在这一个月之内,丞相以监国之名向大宋境内所有地区征调钱粮兵马,各地百姓纷纷响应,赢粮而景从!”

“就在这短短一个月时间内,丞相和大将军又训练出一支二十万的军队!再加同仇敌忾的大宋子民,一时间竟也凑出一支多达百万之众的队伍!”

“在接下来的五个月中,我大宋子民跟蒙古大军展开了最为惨烈的拉锯战!”

“虽然我方一直处于守势,但是蒙古人却也是久攻不下,双方在临安城墙附近拉锯数月,累计交战不下百次!”

“最终,我们打退了蒙古大军三十五次攻城!成功坚守到了六月!”

“等到天气炎热之时,由于双方交战死伤太多,尸体堆积,鼠患成群,蒙古大军中忽然引发瘟疫,一时间大军溃散,向北逃去!”

“如此一来,临安之围也顺势消解!”

“我等组织兵马,沿路由南向北,一路收复失去的故土,重新聚起我大宋的子民。到了如今,当年失去的襄阳已经重新收复了!”

“接下来我们还要北伐,要一路打到开封去,还要收复幽云十六州,更要将蒙古人赶回漠北深处!”

随着大宋丞相文天祥的讲解,秦始皇、李世民等帝王精力更加集中,按捺住心中的好奇,继续看着。

文天祥根据自己一路的所见所闻,将这段时间所发生的事全部以画面的方式呈现在世人面前。

只见画面中,宋人丢掉书卷,闲暇之余也开始练习骑马射箭,舞刀弄枪,就连八九岁的孩儿也在街边玩弄着双节棍。

士兵和将军得到前所未有的尊重,百姓给予军人以极高的礼遇!

临安城内外,时时刻刻传来一阵阵整齐铿锵的脚步声!

大宋的国土之,万千宋人心中的热血和尚武精神再度觉醒!

“如各位所见,如今的宋人在经过临安血战之后,已经深刻意识到武力的重要,全国下,习武之习俗蔚然成风!”

“与此同时,我大宋的朝廷也再度组建,这一次我们将选择最有贤明的皇子继承皇位,决不再重蹈度宗皇帝的覆辙!”

诸位帝王看到画面中宋人脸再次洋溢着那种久违的平静和自信,慷慨激昂,当年盛唐那股侠义之风又重新回来。

襄阳城内,家家户户都挂起灯火,纪念着为大宋战死的将士和百姓。

整个国家,生活在一种从容和镇定之中!

这种从容和镇定的背后,正是尚武精神的全面觉醒,它让大宋的子民有了重新面对蒙古铁骑的勇气。

“还有更多不可思议的改变正在发生!”

在秦始皇、唐太宗等皇帝震惊的目光之中。

千万万万的大宋军队再次集结,从南到北,杀声震天,与蒙古大军展开一场场骇人的血战。

文天祥的声音,夹杂着丝丝振奋。

“在下代表所有大宋的自信感谢苍穹,感谢安东先生!”

“先生有活我之恩,永生永世,大宋百姓绝不忘先生恩德。”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