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调兵,要有月粮,行粮,盐菜银,还要有安家费,要建设营房,要工部发新武器,而且说不定哪天就兵变了,因为士卒想回家。
只招募本地人,使得士兵的家庭、个人利益和国家的利益捆绑起来。
城破之时,不但国家丢失前线要塞,士兵们的家园也会毁于一旦。
在这种简单的利益捆绑之下,明军战斗力陡增,辽东前线也就因此稳定。
吴三桂的舅舅祖大寿,本来投降过一次清军,又跑回来了。
为啥,辽东锦州那儿,一大片地可都是他家的。
给大清打工能有什么前途。
也是同理,历史上吴三桂也一直扛到被李自成和清军两面夹击,才不得不投降。
当然,问题也挺多的。
战术,战法容易被清军了解。清军打探消息比较轻松,当地人长期和清军接触,容易被收买。
妻小,亲戚如果被建奴抓走,很容易倒戈。
当然,吴三桂这里不存在这个问题。历史上李自成杀了吴三桂的爹,康熙弄死吴三桂儿子,他也没屈服嘛。
是个狠人。
真正的大问题,是兵将容易抱团,形成军阀,朝廷调不动。
吴三桂那最能打的,是三千铁骑的家丁,实际就是用朝廷的钱养着的私兵。
这些家丁,一般是同族同乡和亲手提拔的人组成的,足额足饷,主要任务是负责保卫主官和督战杀逃兵,驱使其它炮灰。
左良玉所谓的十万兵马,核心组成也是这么一堆家丁。
和李自成底下那个被费珍娥弄死的罗虎,带的震山营差不多。
不过这个对于现在的崇祯来说,也是小问题。
只要他吴三桂不投大清,能守住门户山海关,稍微给清军一点震慑,就可以了。
其它的,以后再说吧。
想到这里,崇祯先答复吴三桂一些虚头巴脑的话。
“朕能体会爱卿的苦心,朕相信爱卿的忠心。放手去做就好,需要朕什么支持?”
吴三桂:“建奴势大,臣希望圣上能够增派兵员支持。”
这就是扯犊子了,吴三桂此时怎么会不知道,崇祯手里哪有可调之兵。
崇祯:“朕许你,辽东败兵,全部归你统领!至于增派兵员,这会怕是增派不了。”
吴三桂早知如此,沉吟一下,又说:“那希望圣上,增加一些粮饷。”
要钱?朕可穷,没有钱给。
崇祯拍了拍吴三桂的肩膀:“朕听说,高起潜是你义父?”
高起潜是崇祯最宠信的太监之一,崇祯授予了他监军一职。
何为监军?就是皇帝派遣到战区视察、监督作战情况的官员,他们是皇帝的亲信,拥有弹劾、指挥将领的权力。
吴三桂心中念头急转,怎么会突然说到这事?
突然想到,圣上新纳的贵妃,义父不就是田贵妃的父亲么?
看圣上还非常宠幸陈圆圆这个贵妃,应该不是以前听说的,皇帝很厌恶裙带关系了。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