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部队向王家军靠拢,他们的火器犀利,必能阻挡住鞑子的军队。”马芳刚刚依稀看到一支几千人的鞑子队伍进攻王家军,本一来王家军要遭殃,但是当他砍杀一番之后回过神,王家军的火炮还在攻击宁夏卫,这让他大吃一惊,王家军不过1500人,居然能够打退鞑子几千人的部队,若是明军那是不可能办到的。刚刚王家军的火炮还在炮击,说明他们活得好好地,这个时候向他们靠拢,将后背交给王家军的话就不至于腹背受敌溃败了。
明军将领也知道战场的形式,总兵大人都这么说了,他们于公于私都得听。
很快赵夏就发现明军纷纷朝他们的后背靠拢,幸亏有铁丝围着,否则怕是要挤进来了。
一支几千人的鞑子不明所以,想从西边绕过来冲杀明军,但是他们扥算盘打错了。
“砰砰砰”100多支火枪在100米的时候开火,这些鞑子还没发硬过来便有几十个栽倒在地。
其他鞑子还在往前冲,这是只听到“二队放”,随着一阵枪响,又有几十个鞑子栽倒下马然后被后面的鞑子兵踩成肉泥。
“三队放。”
“砰砰砰”枪响过后明军们又发现重来的鞑子们有几十个人影栽倒下马,并传来惨叫声和被马匹踩踏的骨折声。
“一队放。”一阵枪响后鞑子们又有几十个栽倒下马。如此循环往复,两轮过后,明军们激动了。他们没想到王家军居然如此厉害,这火器也着实是犀利。明军不自觉的靠王家军更紧了,一些士兵也清闲下来,得意休息。
4轮过后鞑子们终于发现他们眼前的这伙“明军”战斗力不俗,他们是没办法突破的,便纷纷撤退。
后背稳住的明军逐渐站稳了阵脚,马芳抓住这个机会组织明军的火枪营展开了反击,三段击其实并不新鲜,也不是王莽发明的,更不是王莽后世学来的,而是明朝初期朱元璋的养子沐英发明的。
沐英作为朱元璋的养子,不但聪明伶俐好学,长大后也是一名能文能武的将帅之才。朱元璋消灭陈友谅和张士诚之后,一路北上收复中原夺回北京,将元顺帝赶回了蒙古草原。但是元朝镇守云南的梁王把匝剌瓦尔密势力强大,时刻威胁着明朝的后背。
朱元璋将元顺帝驱赶回草原后,便派沐英和傅友德领兵前去征讨,因云南之地少民众多,各自自立山头,时常反叛,朱元璋便派沐英率领军队永世镇守云南,三段击战法便是那个时候发明的。
虽然火绳枪的前身突火枪在宋朝便已经发明用于军事,但到了明朝初期依旧受到生产技术的限制,突火枪开完一枪之后,要等冷却后才能再上n。如此一来,发完一枪后,再发第二枪的话,中间存在很大的时间空隙,敌人可以趁机进攻,尤其是骑兵进攻,火枪兵毫无招架之力,经过反复的思考和运用,这个问题被沐英圆满解决了。
他将火枪手和弓箭手进行混编,并分成前、中、后三队。敌人进攻时,第一队火枪手和弓箭手开枪射击,完毕后立即退后填充n第二队立即冲上去补位射击,射完后退到第一队后面填充n第三队再冲上去补位射击,完毕后又退下填充n,这时,第一队已经填充好n,继续上前补位射击,如此反复循环。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