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三侠五义及其续书的话。
怎么说呢,在道光年间著名说唱艺人石玉昆是演说包公故事的专家。
当时有人把他说唱的《龙图公案记录下来,题作《龙图耳录,一百甘回,存谢蓝斋抄本,1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傅惜华、汪原放校点本。
石玉昆本来是连说带唱的,《龙图耳录只存讲说部分,没有唱词,这样就把它改成纯粹的散文话本了。
后来,又有人把它改编成《三侠五义。
清同治十年前,问竹主人第一次加以修订,成为一百二十回本的《三侠五义,又名《忠烈侠义传。
到了光绪元年,入迷道人,即文琳,又把问竹主人修订的稿子作了第二次加工。
光绪五年出了活字印本。
光绪十五年俞樾改写了第一回,把书名改为《七侠五义,重加刊印,成为民间最流行的本子。
《三侠五义前面二十七回左右,主要写包公故事,后面七十多回,主要写侠义故事。
写包公故事部分,包括包公出身、断乌盆案、断仁宗生母李妃案,它集中了元代以来戏曲、小说中包公故事的精华,并把它定型化,此后,小说戏曲中的包公故事就没有多少发展了。
《三侠五义里包公是沿着忠奸斗争的轨道发展的,包公忠臣的形象更加突出。
这表现在:包公断李妃案演变得更完整,加入了刘后、郭槐勾结狸猫换太子的故事,陈琳、寇珠、余忠为了救护太子,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寇珠撞阶而死,余忠冒名顶替代李妃而死,表现了他们对皇帝的赤胆忠心。
另一方面,刘后、郭槐等人耍尽阴谋诡计,狸猫换太子,逼死寇珠,甚至要害死李妃,表现了奸诈毒辣的性格,成了典型的奸臣。
李妃流落桑林镇,路遇包公,包公为这桩皇家冤案的审理立了大功,他对皇帝的忠心得到突出的表现。
同时需要说明,《三侠五义里的包公为民间百姓伸冤报仇的事少了,斗争的对象也不仅是“权豪势要”,而是有“造反”迹象的奸臣。
例如,包公与马朝贤叔侄的斗争、与襄阳王的斗争都是因为这些人“常怀不轨之心”,“反迹甚明”,包公是为巩固皇权而斗争,与包公对立的,不仅仅是统治阶级中为非作歹的特权人物,而是一个以篡夺皇位为政治目的的叛乱集团。
因此,《三侠五义里的包公虽然依靠智慧和实地调查,侦破了一些民间刑事案件如“墨斗杀人案”等。
但是,与变阳王等武装叛乱集团的斗争仅仅靠智慧和“微服察访”是无法解决的,包公、颜查散要依靠一批侠客,靠他们的高超武艺和飞檐走壁的本领,才能搜集罪证,揭露阴谋,平定叛乱。
这突出了包公和全书的忠君思想,使包公的忠臣色彩大大加强。
因为包公是反对图谋叛乱的忠臣,是保卫皇权的擎天柱。
他率领的侠客,也被赋予忠臣义士的品格。
例如,包公向皇帝引荐“五鼠”时。把“钻天鼠”改称为“盘桅鼠”,把“翻江鼠”改为“混江鼠”,“恐说出‘钻天’‘翻江’,有犯圣忌,故此改了,这也是怜才的一番苦心”。
这些侠客见了皇帝也是开口“罪民”,闭口“罪臣”。
他们以被封为“御猫”、作为皇帝的侍卫而感到无比光荣;他们以协助清官、铲除乱臣贼子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
他们已不是民间“除暴安良”的义侠,而是朝廷的侦探和保镖了。
包公形象虽然也有写得比较生动的一面,但总的说来,是偶像化、模式化了。
但豪侠的形象却栩栩如生,有血有肉,这是《三侠五义艺术上的最大成就,为中国小说史画廊增添了这一类型的人物形象,对后代武侠小说具有重大的影响。
正如鲁迅所说“至于构设事端,颇伤稚弱,而独于写草野豪杰,辄奕奕有神,间或衬以世态,杂以恢谐,亦每令莽夫分外生色。
值世间方饱于妖异之说,脂粉之谈,而此遂以粗豪脱略见长。于说部中露头角也。”
可以说《三侠五义是部说书体小说,“绘声状物,甚有平话习气”,保持了平话的特点,在惊险曲折的故事情节中展示人物性格。北侠欧阳春与双侠丁兆兰在刺杀马刚时,性格就完全不同。
丁兆兰年轻气盛,锋芒毕露,高声张扬,还嘲笑欧阳春胆小;欧阳春老成持重,考虑周密,不动声色,却在丁兆兰动手之前杀了马刚。
通过对比,欧阳春胆识、武艺显高一筹,令人信服,两人的不同性格,径渭分明,格外醒目。
《三侠五义不但能在惊险曲折的故事中刻画人物,还能通过富有情趣的市井生活来塑造人物,使小说富有生活气息,真实可信。在“真名士初交白玉堂,美英雄三试颜查散。”
这一回里,颜查散与化名金相公的白玉堂交上朋友,白玉堂每到一处,故意挥霍颜查散的银子,摆阔气,闹排场,考验颜查散。
通过小书童雨墨的眼睛,极有风趣地把白玉堂的豪气、颜查散的质朴、雨墨的机灵都活脱脱地表现出来。
《三侠五义这一类作品中的人物“大半粗豪”;容易写得性格雷同,而《三侠五义人物虽有“行侠尚义”和“致君泽民”的共性,但又写得个性分明。
白玉堂的心高气傲,锋芒毕露;蒋平心机深细,谨慎而又灵活;展昭谦逊平和,谨小慎微;欧阳春深沉老练,直朴豪放;艾虎则粗中有细,活泼可爱;沈中元忍辱负重,随机应变;丁氏双侠,富贵气象,风流倜傥。这中间最成功的要算白玉堂。
……
……
……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