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天凡和楚风回到办公室,袁天凡就把他查到的报纸也是最适合收购的报业,《天天日报》的一些信息和资料告诉楚风。
1960年韦基泽创办《天天日报》
1962年11月7日,天天日报有限公司注册成立,股权分散由韦氏家族成员所有
1977年天天首次易主,妙丽集团大股东刘天就以165万港元入股天天日报。
刘天就一个接班人,而且还是一个纨绔的儿子。
败家是纨绔子弟的专属优秀技能!
可想而知,短短一年时间,《天天日报》销量就不断下滑,连前十都排不进了。
这个时候,纨绔二代反应过来了,《天天日报》在他手里会一直亏啊,得及时挽回损失,不然潇洒的钱会更少啊!反正这也是他爸爸买给他的玩具。但是一直亏损也不是一个办法。
怎么办?
有道是崽卖爷田不心疼,纨绔二代就想直接把《天天日报》给转手卖了,继续花天酒地去了。
只是,这么1年下来,《天天日报》也变成了一家不入流的小报纸,平均日销量也就在三千多份,最多的一短时间还是1977年8月,他父亲刘天刚接手的时候平均日销量达到了8千份。
而袁天凡也打听到了,现在的《天天日报》的负责人,也就是刘天的儿子刘福,因为急需用钱,也对利用报纸进阶上流层次的想法死心了,早就有出手报纸的打算,只是这几个月来,还是没有卖出去,为此他焦急不已。
别人看不上《天天日报》,不代表袁天凡和楚风看不上,在他们看来,《天天日报》还是很有价值的,且对他的后续动作有助力。
楚风可是最清楚的也就是在1990年星岛报业集团主席胡仙儿收购玉朗国际,天天日报度易主
1991年《天天日报》销量高达22万份,是天天销售的一个高峰期,成为香江第三大报纸
首先,《天天日报》的资历够老,在香江报界可以说是一份元老级报纸了,尽管已经没落,但是这也可以说是一个名头,拿出去还是能够唬住一些人的。
其次,因为《天天日报》的资历足够老,尽管已经没落了,之前的渠道也消失了很多,但是不可否认,《天天日报》的渠道还是很完善的,对于铺货还是很有帮助。
再者,《天天日报》有一个优点,就是报社自身有印刷厂,不需要把报纸交到其他印刷厂印刷,可以降低成本,且加快效率。且印刷厂虽然许多机子停用了,但是印刷厂有足够的土地,完全够后期的扩张之用。
最后,也就是袁天凡最看重的一点,那就是人!《天天日报》里面的员工很值钱!
《天天日报》现在的销量不好,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员工不行,但在袁天凡看来,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报社的掌舵者。没有一个好的领头人,一份报纸的发展上限注定高不了。
而《天天日报》就是如此,袁天凡分析过原因,发现这份报纸无法崛起,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掌舵人不行,和员工的关系并不大。
楚风听着袁天凡的分析和看着资料想到既然如此,那就好办了,我收购《天天日报》之后,完全可以自己亲自经营,在找到合适的人之前,他可以胜任社长兼主编的职位,毕竟他记忆中,正好有后世时代华纳公司CEO的记忆,执掌一份小小的报纸完全不在话下。
这个问题解决了,那么员工的价值就能发挥出来了,不要忘了,这家报社的员工虽然不多,但是各个都是从业多年的老手,能够很好地执行楚风的命令当个好好的工具人,他不需要他们干主编、干老板的活,只要各司其职,对楚风来说就OK了。
再加上他们这些人的人脉,当报社扩张的时候,他们的价值又能发挥出来,能够快速地帮报社挖人,能够跟得上报纸的扩张速度,尽可能降低扩张导致报社根基不稳的风险。
所以在楚风看来,收购《天天日报》好处多多!
当然,楚风不信这么多年没人看出来《天天日报》的优点,但是为何没人买呢?
无外乎于没人有信心买下《天天日报》后能够保证它崛起!毕竟现在香江报纸实在是太多了。
既然不能保证《天天日报》能崛起,那么上面这些潜在的优势就完全发挥不出来,想了也等于白想,只能干看着,眼看一个宝箱而打不开。
但是!
别人没信心,楚风却完全有信心!他不仅有钥匙打开这个宝箱,还能够换着方式来开这个宝箱,能够充分地挖掘《天天日报》的潜在价值。
而且,据楚风计算,包括印刷厂的土地和机器,现在《天天日报》的整体价值大概在100万左右,再考虑到老板急着想要卖掉,不需要溢价,楚风完全可以砍到90万的价值买下来。
一样东西,在拥有不同的资源的人眼中,价值是完全不同的,《天天日报》就是如此。
在一般人眼里,《天天日报》只能按照资产计算,也就值个100万港币左右,但是在楚风看来,200万港币也值,而楚风只需要花费90万就能买到在他看来价值两百万的东西,完全是赚了。
正所谓彼之砒霜,吾之蜜糖!
“就《天天日报》了,事不宜迟,天凡你等下去联系一下天天日报的刘福,我们明天去把它收购了,刚好我们天风大厦空着的楼层还有很多,刚好可以搬过来,这样我们天风人气也会上来”。楚风淡淡的对袁天凡说道
(求收藏,求推荐,还有两章,今天??)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