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章 勾心斗角(2 / 2)温毅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延和殿位于福宁殿的东侧,二者同在禁中,相距不过一箭之遥,虽然近在咫尺,彼此却分属两个不同的功能区域:内朝区和寝宫区。

与外朝区的大庆殿和文德殿不同,能在延和殿里与皇帝面对面交流的臣子,至少是从四品或者待制以上的侍从官。今日早朝,参政议政者的范围更小,仅限于几位在都堂行走的宰执大臣,可见所谋之事非比寻常。

此时大殿里炽燃着成百上千盏莲台银烛,璀璨的灯火随着微风轻轻摇曳,映照在人脸上显得熠熠生辉。

赵桓正襟危坐在面南背北的皇帝宝座上,透过挂在面前的悬水珠帘,安静地俯视着这些穿紫袍、佩金鱼、束金带、执象笏的台阁重臣们。

根据原主的碎片化记忆,他没费多大功夫就将这些人一一对号入座了。

为首者正是太宰白时中,少宰李邦彦,在他们二人身后依次是门下侍郎吴敏、中书侍郎张邦昌,紧接着是尚书左丞赵野,翰林学士兼知制诰王孝迪。

赵桓从头到尾徐徐审视了一遍,最后把疑惑的目光重重地落在了王孝迪身上。

标配官阶为正三品的翰林学士,经常作为君主的私人顾问,间接影响朝廷的重大决策,与皇帝的关系可以说是亦僚亦友,清切而又贵重。倘若再加上“知制诰”的头衔,有了内制草诏之权,那就更让文武百官高看一眼了。

其实不管翰林学士如何清贵,终归只是侍从级别的职事官而已,今日可是朝廷最高规格的御前会议,原则上除了东西二府的宰执大臣之外,只有贴身随侍皇帝的中官大珰才有资格参加,所以王孝迪出现在他不应该出现的场合里,立马引起了赵桓的警觉:

“守道,这是怎么回事儿?”

梁师成怀抱着一柄精雕细琢的玲珑玉如意,就站在悬水珠帘的右侧。他的后背虚靠着朱漆梐枑,上半截身子微微前倾,摆出一副随时听候差遣的架势。

此刻听到官家悄声问询,梁大官赶忙伸长脖子说道:“回奏官家,尚书右丞宇文粹中已随上皇东巡,堂老们一致推举王内翰接续其位……”

“哦,原来如此。”

赵桓似有所悟的点着头,肺腑里却怒气横生——好啊,他们想用谁就用谁,那还要我这个一国之主干什么!

这个时候,白时中、李邦彦等人正面对着皇帝施以常参起居之礼——也就是象征性地手舞足蹈一番,随后一个个手捧象笏,眼观鼻,鼻观心,像入定的老僧默默参起禅来。

他们本来商量好了,早朝时一哄而上,乱嘴喷晕新皇帝,可是眼下耿南仲不知去向,梁师成又首鼠两端,这种情况下谁敢轻举妄动?

赵桓见他们各怀鬼胎,没人愿当出头鸟,只好主动往粪池里丢了块石头:“据朕所知,虏寇已于汜水关浮舟济师,不日即会兵临城下,诸公有何应对举措?”

几乎和预料的差不多,没有人接他的话茬,大殿里除了微风吹拂纱幔的响动,听不到任何声音,竟如死寂一般沉静。

一遇大事只会当缩头乌龟,这就是宰执天下的天朝重臣?

赵桓十分厌恶地扭过头去,再多看一眼,他怕自己会当场呕吐。

就在这时,突然有个高亢刺耳的声音凭空炸起:“启奏陛下,臣有本奏!”

赵桓下意识地回过头去,但见一个五旬开外的清?老叟,抬腿跨出班列,紧趋碎步,径直来到陛台玉阶前面。

这人脸颊的颧骨似乎比鼻子还高,偏偏又长了一对相看两不厌的斗鸡眼,五官可以说严重对不起观众了。

不过长成这样也有好处,那就是让人过目难忘。满朝文武大臣里面,除了翰林学士兼知制诰王孝迪,再不会有第二个人配享这副尊容。

“哦,王右丞有何高论?”

赵桓故意把“王右丞”三个字咬得很重。

说者有心,听者有意。

白时中等人全都下意识地抬起头来,尤其是李邦彦,那张堪比敷玉的长瓜白脸上闪烁着讶异之色——他和王孝迪是儿女姻亲,要是亲家能够顺利位列都堂,朝争之时就多了一条臂膀。

王孝迪在这个节骨眼上挺身而出,显然是打算在两派留守大佬面前纳投名状。但见此人举着笏板振振有词:“启奏陛下,而今虏寇兵锋正盛,锐不可挡......为保宗社计,微臣伏望圣慈睿断,銮舆车驾疾速出城避狄!”

他的意思比较直白,简而言之就是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终于有人主动往枪口上撞了。

赵桓长舒了一口气,轻轻拍着龙椅扶手,慢条斯理地说道:“不怕诸公笑话,朕读书向来不求甚解,只知道国难当头之际,武死战,文死谏。所谓文臣死谏,不外乎平戎、御戎、和戎三策,从来没听说过还有避狄这样的高论。”

“王右丞,朕受累问一哈,避狄和逃跑是一回事儿吧?”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