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19章:民族考古(1 / 2)莫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苏亦也不能够说全然不知。

只要是岭南人,中大,谁不知道。

而梁钊韬教授,他也不陌生。

之前,他准备考北大考古专业的时候,家人并不是很支持。

不是说北大不好,也不是北大考古学不好,而是,专业不对口。

他家老爷子跟老子都是搞美术的,他就算不喜欢绘画,喜欢考古也可以选择美术考古方向,广美就有专门研究美术史,美术考古的大牛。

奈何,他不想专攻美术考古。

所以,老爷子也动用关系去打听中大考古学相关教授。

自然而然,就打听到梁钊涛教授。

一打听,才知道,这也是一位大牛。

不过梁钊涛教授是人类学家,研究人类出身的。

说到梁钊涛的人类学研究也挺坎坷的,48年,中大刚成立人类学系,隔年就被取消。(直到81年后才恢复)

梁钊涛转入历史系,开始做历史研究,直到56年中大历史系才成立考古教研室。梁钊韬任教研室主任,并带领历史系部分学生在广州东郊飞鹅岭地区做考古调查和发掘。

直到61年,梁钊韬才开始招收民族考古方向研究生。

之所以是民族考古,也很容易了解。

很多时候,人类学跟民族学是共通的。

而且,国内的环境,人类学能够研究的方向并且合适研究的方向也就是少殊民族。

比如大名鼎鼎的费孝通先生。

不过,梁钊涛的民族考古研究也没有那么顺利,跟其他同行一样,都被耽搁了。

因为有梁钊涛打下的基础,才让后来中大民族考古始终排名全国前列。

然而,中大筹建考古学专业也不容易。

所以一直到72年,梁钊韬从粤北返回中大,复任历史系考古教研室主任,并筹建考古学专业,第二年建立并开始招生。

从中大考古专业成立开始,就注定研究的方向是人类学、民族学以及考古学相结合。

这种跨学历的培训学生的方式并不罕见。

比如,中央民大的“孝通班”,就是这种跨学科培养的模式。

这种模式,实际上就是参考费效通以及梁钊韬这样的人类学大佬。

实际上,苏亦前世的研究方向就是考古学术史,后面才偏向于公共考古,对于,行业内的大佬,并不陌生。

但,对梁钊韬之所以这样熟悉,完全就是自家老爷子的功劳。

老爷子在岭南地区多少有点人脉关系的,也算是一个知识分子,之前还在美院教过书,后来,受到冲击,才返回本地中学开始教书。

然后被抽调到教委,也就是现在的教育局当副局长,然后又回一中当校长,直到复课。

实际上,老爷子今年依旧没有退休。

所以在省内教育系统多少有点人脉关系。

老爷子是反对他到北大读书的。

不是北大不好。

而是,他太小了。

首都又太远。

老爷子放心不下孙子。

老爷子担心未来会有什么变故。

谁让苏亦还小呢。

前些年的破·旧,让老爷子,对跟文物打交道的行业,敬而远之。没有办法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所以,对于苏亦选择,北大,选择考古,家里人并没有那么支持。奈何,苏亦坚持,老爷子这才妥协。

实际上,老爷子的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但他也不知道老爷子跟梁教授沟通到哪一步了。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