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064 朱由校的攻略秘籍】(2 / 2)轩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眼看情势危急,崇祯急了。

三月初四不得不在朝堂公开讨论。

诸位爱卿,近来李明睿给朕疏劝朕南迁,你们是怎么个意见。

大臣们一个激灵,知道皇帝果然还是按奈不住了。

大臣们也没让崇祯失望,哭声震天,痛斥南迁是违背祖训、抛弃祖宗社稷,是断送江山社稷的歪理邪说。

喊出君王死社稷的圣人教诲。

先送太子去南京?也不行!

其实官员们不想南迁,一是舍不得在帝都的产业,这么多年苦心经营,尤其是官员中北方人居多,去南京摆明了就是舍弃半壁江山,他们舍不得老家的财产土地。

二来这迁都是烧钱的活,国库空虚,皇帝不愿动自己的私产,到时候还不是动他们的主意。

最重要的是怕迁都过后有什么变数被追责背锅,这可是掉脑袋的。

这时候只要崇祯皇帝说为了保存祖宗社稷,是他意愿要南迁,一切后果他来承担,不用再议,再责打几个顽固分子,这事也就定了。

但不肯担责、虚名重于一切的甩锅侠的本质,决定了崇祯不可能这么做。

自己怎么能担贪生怕死、遁逃卖国的责任呢。

可能是觉得也许还有机会利用李明睿重提南迁,崇祯没有应了百官杀李明睿谢天下的请愿。

没想到形势急转直下,没隔多少日子,李自成就攻到了北京。

第二次机会又错失了。

李自成兵临北京城下,但李自成自己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只想要一个封国要点钱。

打居庸关时,监军太监杜勋投降了,正好可以去宫里找皇帝谈条件。

于是李自成就派他去进宫和崇祯谈判,崇祯拉内阁首辅魏藻德一同接见了杜勋。

李自成开出的条件很简单,就两条,把山西陕西给他作为封国,再给他一百万两银子。

崇祯心想你早说啊,为了打你花了多少个一百万两!

封国不就是个藩王吗?

你李家后世子孙遇到个不济,这土地怎么都能收回来。

更何况还有附带的义务,不白给,李自成会帮朝廷平定叛乱、抵抗清军。

崇祯差点没乐出来,这条件怎么都划算,岂止是动心,赶忙向首辅魏藻德挤眉弄眼,问他怎么看。

魏藻德屁股撅老高伏在地不看。

再问,沉默。

三问,还是不作声。

把崇祯气的差点抽过去。

魏藻德短短四年就从状元变成内阁首辅,没两把刷子怎么能做得到。

他太清楚崇祯拉他来参与谈判就是让他背锅的,他崇祯是不可能担这个割地赔银、丧权辱国的责任的。

到时候朝臣一呼号,他就是顶罪羊、替死鬼。

所以他死也不开口。

他早就做好侍奉新朝廷新主子的打算了,虽然没做成。

捐款助饷时拿不出一个子儿的魏首辅在起义军的严刑威逼下交出数万两白银,最终惨死狱中。

而崇祯果然还是不肯担责,哪怕已是性命攸关。

最后一次机会终究也没了。

闯王进了宫,崇祯挂了树。

崇祯的“朕非亡国之君而有亡国之运”、“诸臣误我”、“大臣皆可杀”的遗言又是一番甩锅。

这样的人不是亡国之君谁是亡国之君。

因为韦宝很清楚崇祯是个啥玩意,所以韦宝不可能坚定的和这样的人站在一起。

朱由校对韦宝给出的答案还是不太满意,追问道:“韦爱卿,你别管朕高不高兴,你就说这三大殿该不该重建,是不是刻不容缓?大明到处缺钱,缺一两亿两纹银都不止,比起那么大的缺口,三大殿这八百万两算什么?”

韦宝暗忖,得了,你这是较劲了,沉默了一小会。

所有人都看着韦宝,每个人的心跳都很快,知道韦宝的答案至关重要,如果再触怒皇帝,肯定不得了。

“陛下,要是依着微臣看,三大殿工程的确应该暂缓!”韦宝一咬牙,说出了心里话。

韦宝敢这么说,主要已经吃准了朱由校的为人,朱由校脑子聪明,性格大度,只要你能说出道理,朱由校不会觉得面子抹不开,不会记仇。

朱由校非常生气,但并没有再像刚才那样大吼大叫:“你说个理由出来!”

韦宝笑道:“首先,陛下说了,不考虑陛下高兴不高兴,微臣才这么说的。陛下刚才说,紫禁城是帝国的象征,是天下臣民心中的图腾,是皇权的象征,这都没说错。但微臣要说,当初太祖在鄱阳湖与陈友谅大战,还没有形成大一统的气候,也没有拿的出收的宫殿,为什么将士用命,百姓支持?所以,老百姓支持与否,不是看宫殿修的多么威严壮阔,老百姓看的是他们碗里吃的是什么,几天不吃饭,就是帝国没有了,他们还得鼓掌相庆,是不是这样?”

“辅国公,你这话说重了!就算道理如此,你也不能直愣愣的说陛下呀。”张嫣有些听不过去了。

韦宝却并没有往心里去,反而心里暖洋洋的,因为韦宝听出来,张嫣表面斥责自己,其实是暗暗帮自己。

朱由校叹口气,朱由校也是挨过饿的人,自然明白这些道理,“没关系,韦爱卿,你接着说吧。天灾**,孰能预料?朕开始修建三大殿的时候,满以为今后能风调雨顺,谁知道灾难越来越多,现在已经快完工了,半途而废的话,会很大损失啊。”

“这是微臣要说的第二点,这种损失很有限,建造三大殿的材料主要是木料,保存的好,放置一段时间又何妨。所谓暂停,只是让民间暂时不用提供建筑材料而已,一根木头从云南运过来,要几十万人力,完全可以从辽东的密林找粗大松木替代。陛下精通制造业,该当知道,再怎么做工精良的物件,也不可能永久的啊,就算一栋精良的大建筑,能历经千年,也还是要反复的修缮,修缮的银子,并不比重建要少,而且重建一次就是新的,何乐而不为。工匠应该追求创新,在技术有所追求,而不是追求一劳永逸,得全面考虑性价比。”

朱由校闻言,点了点头:“说下去。应该还有吧?”

“嗯,眼下帝国灾难深重,吏治**,建奴未灭,老百姓民不聊生,陛下该当效法当初太祖新兴大明的时候那样,走出京城,赈灾银子别说筹集不来,就是筹集的出来一部分,比如说河间府需要五十万两纹银赈灾,发到老百姓手里,首先要发到官府手里,官府按人头造册,老百姓来领银子,该领的人领不到,不该领的人,领几份,这些都是没法立刻断绝的积弊,是人就有贪念,这时候,如果陛下亲自带着银子去,这样的积弊能得到极大的缓解,微臣建议陛下走出京城,再进一步缩减京城官员编制,大家跟随陛下流动办公,陛下去哪里,哪里就国泰民安,虽然这样得不到好的住宿和饮食条件,但能让老百姓得到实惠,陛下所到之处,百姓都是最忠于大明的,他们能体会朝廷的困难。人心都是肉长的,让老百姓看到朝廷和陛下的努力,就算缺口再大,大家知道朝廷和陛下一直在努力,也无话可说。”韦宝道。

在场众人闻言,都暗暗点头。

朱由检激动不已,觉得韦宝是一神人,难怪才十六岁已经位列国公。

张嫣更是十分佩服韦宝的谋略和勇气,从未见识过有这样的朝臣,韦宝一人,比内阁一般老头都要强的多。

一人兴邦,一人兴国,说的不就是韦宝这样的人吗。

李康妃和客巴巴是素来就知道韦宝的才能,并不觉得意外,只是不知道为什么韦宝现在似乎变了,好像不想着捞钱,完全站在陛下和朝廷的角度考虑问题了,难道这就是韦宝完全与魏忠贤决裂的原因吗?

康昭太妃和田氏以前没有怎么接触过韦宝,两人都觉得韦宝很有才能,最关键是很正直,打心眼里佩服韦宝。

乐安公主朱徽媞就更不用说了,就差没有鼓掌叫好,望着韦宝的眼神,都是迷恋。

韦宝却很淡然,因为这些并不需要多说,基本每个大臣都能想到,只是不会有人在皇帝面前这样说。

东林党是自私的,他们为了反对阉党而反对阉党,针对一些官场弊政,他们是不敢胡乱谏言的,因为那样会断了他们自己的财路。

“韦爱卿,那你说,朕现在应该如何做?朕可以准许停了三大殿的工程,等到日后国泰民安的时候再说,你说咱们现在首要任务是什么?”朱由校问道。

“赈灾,整肃官场,大胆提拔官员,优先论德,不准买官,推举各地有声望有口碑的人出来为官,只要有秀才功名,夫子,郎中,甚至是算命先生,都可为官。老百姓说是好官就是好官,老百姓说官员不行就是不行,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吃萝卜!”韦宝笑道:“大明地大物博,只要把官场稳住了,什么灾难都能过去。北方活不下去就去南方,天气变冷,大明南方还有大片良田待开发,没东西吃,光是野菜和抓鱼都能保证人不饿死。只要坚持开海,把我们多余的货物运出去,把急需的货物运进来,既能满足需求,也能增加就业,可以保证一亿人衣食无忧!”

其实在韦宝看来,大明这么大的面积,一亿多,两亿不到的人口,怎么样都能过的很不错。

“那建奴和蒙古人呢?他们屡屡寇边,不让北方太平,还有黄河长江,每年不是洪灾就是旱灾,灾害不断。这些都需要大笔银子啊。”朱由校活像一个打游戏打的很烂,已经放弃了的人,忽然遇到了攻略的激动心情,韦宝就是朱由校的攻略秘籍。

韦宝笑道:“那些更加好办,坚持维持微臣的既定方针便可。保持有限的兵力,保持战斗力,关外坚壁清野,不给蒙古人和建奴可乘之机。”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