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老支书谈妥了收购详情之后。
接下来的两天,马学军十分的忙碌。
一方面要处理合作社原本积压的库存棉花,另一方面又要采购村民们送过来的棉花。
这些棉花当中,有一些已经烂了,马学军需要做进一步的筛选工作。
合作社虽然派了两个人帮助马学军处理收购的事情。
但涉及到具体的事项还要马学军亲力亲为。
马学军在收购棉花这件事的态度,是极为照顾下河村的村民的。
在称重的环节,几两几两的情况压根没有,马学军全部都是四舍五入,比如一百零五斤五两的棉花,马学军都是照一百零五六斤来计算,兑现村民们钞票。
马学军的做法虽然暂时性的亏了一点,但马学军赢得了村民们的口碑。
很多村民们都把马学军当做他们今年的救世主。
毕竟如果不是马学军的横空出世,他们今年手里的这些棉花基本都要砸在手里。
休息之余,马学军也被众多村民邀请到家中做客。
马学军在下河村采购棉花的两三天时间里,光是村民家里的老母鸡就吃了好几只。
临走的时候,马学军也是满载而归。
光是一些土特产和鸡蛋就装了一个大麻袋。
这次因为身只有一千四百多块钱,所以马学军勉勉强强才收购了九百斤左右的棉花。
还剩了一百多块钱,马学军去北秋县找了辆货车,算作运输棉花的费用。
那天离开下河村的时候,村民们全都聚集在村头欢送他。
老支书亲切的握着他的手,说了一句:“马兄弟,你可得尽早赶回来,千万别不来了啊。”
马学军哈哈一笑,抱着老支书的膀子安慰了一句:“老支书你就放心吧,我回去把棉花处理完了,立马就回来,也就一天的功夫,等我回来的时候,我可要喝你珍藏了许多年的那瓶女儿红哦。”
老支书感激的连连点头。
“马兄弟,这绝对没问题,等明后天你回来的时候,我把我家那只猪仔宰了给你下酒。”
……
来下河村的第三天晚,马学军跟随租赁的货车拉着九百多斤棉花悄悄的回了省城。
半夜十二点的时候,马学军回到了省城。
随后马学军一分钟都没耽搁,直接拉着货去了自己之前就联系好的几个需要棉花的厂家那里。
这几个厂家除了一家是国营棉纺厂下属单位之外,其余的两三家都是私人纺织厂。
马学军在确定了要下乡收购棉花的想法之后,就走访了省城好几家私人纺织厂。
这个时候,国家已经开始鼓励个体经济的发展了,所以私人设立的工厂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
而又在这个关口下,就连国营的棉纺厂都没有足够生产的棉花,就更别提这些私人纺织厂了。
这时候很多开纺织厂的私人老板,其实对于纺织行业并不是特别懂,只是因为先一步富裕起来了,手里的钱多,又觉得纺织行业其中的利润很大,所以你学他,他学你,纷纷效仿起来。
这些私人纺织厂的老板当然也会去各地采购一些棉花,不过因为纺织行业的迅速崛起,导致棉花的消耗巨大,所以目前的情况下,棉花是供不应求的。
所以马学军带来的这九百多斤棉花一拉来,就被一抢而空了。
而马学军在下河村收购棉花的时候,是以每斤一块五的价格收购的,但卖到这些私人老板手里,价格却变成了六块一斤,价格直接比统销的价格贵了三块。
这个价格贵的虽然有些离谱,不过因为棉花今年脱销,省城各处都急缺棉花,在这种情况下,私人老板们也只能咬牙接受这个价格。
九百多斤棉花出手后,马学军直接拿到了五千五百多块钱的现钱,这笔钱把他身赚钱的小包塞的鼓鼓的。
抛出一千四百块钱的成本,他这三天的一倒手,直接赚了四千多块钱。
马学军心里美滋滋的,一点倦意都没有。
第二天一早,等司机休息好了之后,马学军立马就打道回下河村了。
……
(兄弟们,求你们投花的时候,捎带手给点评价票和月票吧,打赏我就不求了,我一直都在努力,这本书后续的情节不会偏,绝对好看)
(我也是老作者了,也写过两本天榜书,不过都是原创,同人这是第一次写,同人基本是没什么推荐的,而且我的四合院写的说是你是我兄弟同人,这部剧没有情满四合院那部剧的受众大,看得人也少,我必须靠兄弟们的票票支持,才能吸引更多一些读者观看,我也不喜欢求人,但有时候也是没办法,评价票和月票实在太少了。)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