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一章 北上(1 / 1)征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眼看争论激烈起来,李渡赶紧出来打圆场,“张公子办新闻,也是为天下人都能知晓礼义廉耻,懂得忠孝节义,与我复社主张并无不同,今后,我等的文稿交由张公子的书坊刊行,也是再好没有的。”

张牍早就想结束争论了,正等着李渡出来说话,好来个借坡下驴。他向刚刚跟他争辩的几人一齐作了一揖道:“诸位朋友,刚才牍颇有得罪之处,恳请见谅!我只是一介书商,其实对诸位非常崇敬。今番来此,只是想结交朋友,顺便向各位邀稿,希望能为大家多印些书而已!”

既然话已说得如此谦卑,那几人也不好再纠缠下去,当即便还了礼,又客气了一番,重新坐回去了。

李渡见双方都给了他面子,十分高兴,挽着张牍的手,拉他回座。这时已到了傍晚时分,园主出来宣布开席吃饭,张牍推辞说家中还有要事,便辞别了李渡和张溥,一个人回去了。

张牍对今天的成果基本满意,但是仍感到些许灰心。老话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复社这帮人真是这句话的鲜明映照。除了李渡和张溥稍好一点,其他大多都是死脑筋和酸腐秀才,靠这帮人怎么可能挽救王朝?既然读书人靠不住,朝臣也指望不上,也许大明的江山只能依赖平民了。

要唤起平民,就必须靠媒体。就在他忙着打造自己的媒体事业时,历史的车轮也正在沿着既定轨道向前推进。

这已是崇祯三年十月了,西北的农民叛乱丝毫没有停息的迹象,高迎详,张献忠的大名越传越广,围剿叛乱的军队派了一拨又一拨,始终是愈剿愈多。朝廷里党争又起,温体仁,周延儒,及各位大臣纷纷站队互相攻讦,闹得乌烟瘴气。辽东战事不顺,后金时时侵入边境掳掠财物人口,关宁军竟只能关起门来自保,毫无还击之力。

糟糕的消息一个接一个传来,就连此前一直活得逍遥的江南人,也开始惴惴不安起来。市井间流传了许多真假未知的流言,还有人印了书煞有介事地记录北方的混乱情况。这种时候,张牍的《金陵新报》便成了唯一可靠的新闻来源。得益于陈孟敬在北方的实地考察,《金陵新报》接连报道了西北叛乱的形势,后金入关的惨况,以及京师附近瘟疫状况等专题新闻,立即成为南京城所有识字人争读的书。而通过张牍自建的销售渠道,这些杂志也很快风靡江南各地,人人都知道了齐文阁就是可靠的消息来源,《金陵新报》和《金陵纪评》是关心时事的必读书。

由此而来的巨大商业利润也使张牍有了扩张的实力。他一方面扩大各地提供新闻素材的人员规模,另一方面,也着手建立培训学校,教授大家一些基本的新闻技能。特别是文人们爱夸大和编造情节的毛病,在前面几期杂志中屡有显现,张牍便要求大家必须实事求是地记录,立场也要尽量客观,不能对新闻事件掺杂主观好恶。他甚至还编了一本教材,让培训学校依书而教。

经过一年多的扩张与革新,张牍的媒体王国总算是初步成形,新闻触角伸到了南北两京十三省,读者群涵盖了整个南方和京师,几乎成为天下读书人的必需品。

随之而来的强大影响力,也终于引起了朝廷的注意。

事情发生在《金陵新报》刊发了一系列关于辽饷的报道后。这些报道讲述了农民被高额税银逼得破产逃亡的事件,又通过对比朝廷颁布的辽饷政策和实际执行的征税办法,得出税收系统存在大量**的结论,引起了朝廷很多言官的重视,纷纷上书弹劾首辅周延儒,一时间罢相传言四起。

对于这样的局面,张牍既喜且忧,喜的是杂志的影响力已经到达了朝廷高层,足以左右政局,忧的是他将不可避免地卷入党争,以后形势会越发险恶了。

为了能继续站稳脚跟,他必须打通朝廷关系,找到强大靠山才行。于是,通过上元知县的引荐,张牍决定上京拜见礼部主事郭松路,请他介绍更多官员给他认识。

两京相隔千里,路途遥远,张牍又打算在京师多呆些时日,便偕同玉莲,带上财物一同启程。两人雇了一队苦役,从南京走长江水路到扬州,再转入京杭大运河,一路北上,走了将近一个月才到京城。虽然他现在有钱雇豪华游船,但长途旅行还是相当劳累,到了京城,又正好碰上了糟糕的天气。这时正是五月间,京城里刮起了沙尘暴,一阵风吹起,漫天都是灰黄的尘土,加上路边污水横流,粪秽遍地,臭气遮天蔽日,简直如坠炼狱。

张牍一边忍住恶心,一边跟玉莲感慨,当初看古装剧还以为古代都是环境优美,景色宜人的天堂地方,没想到生活比后世难受多了。

“这么多官员住在京城,连城市卫生都搞不好,难怪大明朝要亡了!”

玉莲正在翻开一本新书,听了张牍的感慨,笑着说道:“就像你说的,技术水平达不到,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呢?不如你来想想办法,如果能处理好,皇上一定重重有赏。”

“这倒是条路子,”张牍又看了一眼马车外面的街道。许多人这时都提着木桶从家里出来,就近找到水沟,便把桶里污水一股脑倒进去,浓重的臭气顿时溢出来,直扑鼻端。张牍感觉胃里又开始翻滚了,赶紧扯下帘子,眼不见为净。

“虽然做下水道和自来水不可行,但起码我会制定一套管理规则,每天让挑粪人进城来挑走粪水,规定厨余垃圾必须倒入指定区域,建设垃圾掩埋场,保护水源。这样才能避免瘟疫。”

“你的想法很好,”玉莲合上书,看着张牍认真说道:“可是你总是会犯一个错误,搞不清该为谁办事。你整理好了京城环境,这是对民大大有利的功劳,但对朝廷,对官僚们又有什么好处呢?你的事办得越好,就越需要耗费朝廷的银子,那时,恐怕言官们都会来弹劾你了。”

张牍愣了半晌,不得不承认玉莲的话是有道理的。这个时代,民与君,根本就是对立的两面。他要救世,如果救的是民,又该怎么摆平与君王的关系?如果一个被拯救的世界脱离了皇帝的控制,他是否宁愿要一个末世呢?

他先前总以为,民族主义这面旗帜能团结君民一心,但玉莲的话让他想到,或许两者的矛盾没有那么容易被掩盖,将来迟早会爆发出来,那时他该怎么选边站队呢?

又是一阵风刮起来,漫天黄土被卷入天空,遮天蔽日之下,整个京城都被涂抹得暮色沉沉,而此刻,才不过辰时,新的一天刚刚开始。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