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后,一行人便在京郊发现了杨培安的尸体。
两个案子汇到一起,京兆尹怕事,便禀了皇帝,起火案移交给了刑部去查。
至此,都是姜越之已经掌控的消息。
接下来,沈清羽写到——
左右金吾卫和秦佑安在太医署查了三日,最终查到了汤贤昧私的证据,同样也查到了胡育一年前的一桩错诊。
如此一来,便可以知道这两人的确只是迫于把柄握在其他人手里,而受人指使。
但对姜越之而言,十分不妙的是,这两个人平日里关系最密切的,乃是他手底下的一个小内侍,名叫三宝。
三宝喜欢医术,有事没事便会往太医署跑,姜越之待人平和,是以三宝偷一下懒,他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做计较。
太医署里的人知道三宝是姜越之的人,便也对他多有宽容,时而教他一点东西。
其中,以汤贤和胡育二人对三宝最是亲密。
三宝已死。
沈清羽在末尾如此写着,秦佑安本打算直接扣下三宝,却在三宝的寝居内发现他已经畏罪自缢。
这样一来,所有的端倪都指向了姜越之自导自演。
而且,在皇帝眼里,那日他端着药碗迟迟不喝的举动就更是充满了嫌疑,让人不得不戒备。
“所以陛下这才数日不来看望我,是吗?”姜越之捏着信放在烛火之上,目光带着一抹讥讽。
在牵扯到自己的安危时,这位皇帝一向铁腕。
要想从这个困境中脱身,就先得配合沈清羽把起火案给坐实了是他人所为,若他向皇帝告发,不仅无法洗脱嫌疑,反而会使得皇帝更加猜忌。
当然,沈娇娘此刻并不知道姜越之已经决定暂时摒弃前嫌,与她合作一把。
她给姜越之的信并没有囊括全部。
她没在信中写的是,点燃沈家的硝石并不是她从杨家偷的,而是她从外偷偷购入,如此一来,自然也就不在长安货物出入名册上。
沈娇娘不写,是因为她想要姜越之误会。
姜越之也的确误会了。
他找杨培安是因为他发现了李绩和沈家大夫人有可能已经联手的蛛丝马迹,事关李绩,那么那位大夫人手上的一定是有关先皇后的把柄。
杨培安当年还不是太医署令,而是一名小小御医,但他已经是当时那一批近侍皇后的御医中仅剩的了。
不仅如此,杨培安不降反升,一路坐到了太医署令的位置。
姜越之找他,便是想要旁敲侧击出当年的一点端倪。可惜杨培安口风很紧,事关先皇后,他是半个字都没有吐露,打着哈哈便含糊其辞,搪塞过去了。
他眉头一皱,沈清羽借力打力,从杨家偷出硝石点燃沈宅是因为什么?
是因为杨家近,唾手可得。
还是因为她发现了自己去找过杨培安,所以打算一劳永逸地解决掉这个麻烦?
杀人这种事,那位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大小姐,可是再得心应手不过了。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