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崔氏。”
李世民口中呢喃了一句,这个姓氏,他很熟悉,但又有些陌生。
看着河对岸那浴血立马的银甲将军,李世民想起了崔有仁这个名字。
自李唐奠定根基,在长安建都后,不少世家大族都向李渊表示了善意,其中也包括了清河崔氏。
只不过和其他人不同,崔有仁的便宜父亲没有选择立刻搬到长安,而是进行了一番物资资助,依旧是留在了冀州,自己的大本营。
老爷子一辈子勤勤恳恳把持崔氏,虽然没有更进一步,但是却守住了自己的根本,只是将眼光放在了冀州。
前隋时期,老爷子就极其收敛,并没有被隋炀帝以及一派京官说动,那一场针对世家的大祸没有烧到清河崔氏的身,只伤了些无关大雅的细枝末节,没有伤及根本。
而农民起义军纷纷雄起后,老爷子依旧是本着一贯的作风,没有妄进投注在诸多起义军,将一个“稳健”发挥到了极致。
其他大小世家不管对李唐看好还是如何,大多都是进了长安,也因此获得了相当多的利益,被李渊和李世民寄以厚望,因此得以权名利三收,好一番风光快活。
相比之下,清河崔氏就没那么耀眼了,老爷子只是入京面过一次圣就再也没有来过长安,领了冀州刺史便停步了,文职也只是从三品的银青光禄大夫。
清河崔氏家史悠久,传自先秦齐王,被北方一众望族尊为第一家族,可以说是最为正统的世家,渊源实力最为雄厚。
而因为老爷子的“稳健”方针,清河崔氏失去了明面的光彩,远不及其他六家在朝中的影响,没有一人在京城为官。
有些世家瞧不起清河崔氏,认为他们没落了,还有些人已经忘了,在长安纵乐享受。
他自然是觉得老爷子的做法很对,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清河崔氏完全不需要外在的肯定,守住冀州就已经足够了。
而老爷子一辈子做的最大胆的一件事,或许就是将晚熏从北境接到了家中,随后就将所有的担子都丢给了崔有仁,好在崔有仁也没有让他失望。
而今天,崔有仁带着五千重骑兵杀了回来,用最为直白的方法表现了自己的立场。
清河崔氏,只用实力说话。
脑中回忆着清河崔氏的卷宗,李世民慢慢地想起了“崔有仁”这个名字,正是袭承了父亲旧职的新一任冀州刺史,这诏命还是李渊在位时下的,官至正四品。
作为一族之长,崔有仁相当年轻,李世民每记错的话,还不到弱冠,只有十七八岁,登记之后,李世民也想招揽一下这位年轻的世族之长。
比起其他世家的族长,莫不是些老奸巨猾的老臣旧臣,相比之下,李世民觉得崔有仁这么年轻,肯定也好交往招揽,毕竟清河崔氏的力量,他还是有所预计的。
相比其他风光无限的世家,清河崔氏才是力量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家。
只可惜,崔有仁并不买李世民的账,长安来的召令来了两三回,都被他以病为由推脱了。
现在看来,这位年轻的崔氏魁首哪里是年少无知的小年轻,分明是神勇无敌的少年将军,那一身的鲜血无不展现了他的神勇。
能够率领军队冲击突厥大军,并将颉利斩杀阵中,大破突厥,这份战功,朝中有多少人能比得,又有多少人能做到。
李世民握着缰绳,下意识地就像驾马过去好好嘉奖一番这少年将军,但是一边的房玄龄和杜如晦却在不断地眨着眼神。
李世民无疑是信任房玄龄和杜如晦的,被这么一打断,李世民有些沸腾的脑子也冷静下来了。
他现在是皇帝,不是沙场的天策将军了,要考虑的东西更多,而不是直接去迎接一位年轻将领,那有些不符合他的身份。
况且,这支军队真是来勤王还是干什么的,还另有一说呢,不能大意。
“崔爱卿大破突厥有功,朕必重重有赏,不过还是先击溃敌军再说吧,还得劳烦崔爱卿了。”
李世民坐在马,向着河对岸的崔有仁朗声说道,脸带着和蔼的笑容,却又不失威严,一点都不生硬,御下之道他可是熟悉得很。
李世民的声音远远传来,崔有仁也只是抱了抱拳,没有下马,“那微臣就告退了,惊扰了圣驾,还请陛下恕罪。”
说罢,崔有仁就调转马头,再次进了已经成为炼狱的突厥军营,身形消失在了李世民的视野中。
随手将逃跑的突厥人钉死,崔有仁对李世民的反应并不奇怪,来之前他就有了猜测。
他的主要目的是大破突厥,将他们留在长安,其他都是小事,不过事后李世民会有和反应,崔有仁也想过,无非三种。
要么是欢喜迎接,夸奖一番,或是平静对待,显出君臣之隔,最后也是可能性最小的,就是尽起长安之兵,先灭了崔有仁和这支重骑兵。
第一种情况的可能性也很小,只有没脑子被热血和欢喜冲昏了头的人才有可能做出,不像是能做出谋逆之事的李世民会做的。
而第三个也不可能,除非李世民疯了,要么就是自己找死。
所以,他只剩下了第二个选择,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崔有仁毕竟有官职在身,乃是大唐封的刺史,他也不想直接翻脸,那可是最坏的结局了。
李世民很冷静,崔有仁更冷静,李世民不了解他,但他可是对李世民了若指掌啊。
好戏,才刚刚开始呢。
庆十一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10月1日到10月8日)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