漱枣初至凡间,先往那茶楼里钻,熟悉熟悉凡界,毕竟在仙界生活了一百多年,至于那曾经小村庄里的六年,完全可忽略不计。更何况茶楼里头说书先生讲的故事不就是现成的作弊题材嘛!漱枣自诩聪明,然而仅过了些许时日便失了先头那股洋洋得意的劲儿。
国运昌盛,世道清明。百姓们丰衣足食,吃饱穿暖,便多出了闲心花点时间来关心关心(八卦八卦)皇宫那点事儿。虽帝王英明,并未过分禁止百姓的舆论,然而如今说书界多的也只是皇帝纳妃,状元折桂,将军凯旋等等一系列暗示国泰民安的功绩,以及衍生出的一堆与风月没多少关系的故事。
漱枣逛遍了凡间几多知名不知名的茶楼,听来听去都是皇帝陛下爱民如子,知人善任;贵妃娘娘“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状元郎蟾宫折桂,风流倜傥;镇国将军班师回朝,凯旋而归。漱枣严重怀疑他们手中的讲稿是由国家统一发的,不然怎么连词儿都不带改一改的。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到底也算是看明白了,这条路怕是行不通了。
放弃了说书先生,漱枣只好自己找素材。奈何尘世纷扰,情之一字不同又相似。寻常人家,温馨有余,动人不足;大户人家,大多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而帝王天家,纷纷扰扰,多是无情。
世间动人之情少,《长风卷》也挑。说到底,不过是,缘分未到。
又是一年科考时,漱枣来这人间已三年了,《长风卷》依旧空空如也。
今日在街上晃荡之时,眼见前头人群密集,且多是穿着长衫的书生。手中皆举着檀香,似要拜什么。此情此景若是换到佛寺门前的信众身上绝对稀松平常,然而若是饱读圣贤书的书生便有些趣味了。漱枣疾步跟了上去,寻了其中一个提篮卖香的老婆婆道出了心中迷惑。
“婆婆,这些书生聚于此处且均手持檀香,是为何?”
“小姑娘怕不是本地人吧!这不是今年又是赶考之年,多少学子想着蟾宫折桂,榜上有名”,
老婆婆示意漱枣看向人流涌去的方向,尽头是一株苍天大树。
“瞧见了吧,前头那树叫"状元樟"。老话传着前朝有个书生正是拜了这颗樟树才得了头名,被钦点为状元。自此这树便出了名,但凡进京赶考的学子必是要来此拜一拜,上几炷香,沾沾那位状元郎的喜气!”
老婆婆同漱枣讲完便又往那人多的地方去了,吆喝着让人买她家的檀香。
漱枣若有所思看着远处的那颗“状元樟”,隐隐透着些绿光,似乎已经成精了。
尽管在人间耽搁了这几年,漱枣到底没有失去仙人的敏锐,悄悄使了个障眼法,免得吓到凡人,眨眼间便来到了樟树前。此树虽未化形,可已经有了三四百年的道行。
漱枣到了身边,那树便也发现了漱枣,略有些惶恐地唤了声“仙子”。
极温润的声音,似晨风抚过新长出的嫩叶。不愧为书生所拜,这声音便极像。
漱枣有些新奇,毕竟她一百多年的人生里,根本没有见过真正的精怪,只在书阁的书卷中有过描述。
察觉到这树虽有道行却无伤人之行,漱枣放松了戒备,好奇地问了它的来历。
相传五百年前的当地出了位状元郎,十年寒窗,高中榜首,衣锦还乡,便抛了恭贺的众人,独自骑了马到这颗樟树下。那时的樟树当然没有如今这样令人望而生畏。状元郎站在树下,身姿挺拔,久久凝视,不言。好事之人见了,便以此为噱头,将这颗樟取了个俗名—“状元樟”。
因着这位状元郎官运亨通,最后甚至位及人臣,多少学子不惜千里迢迢来到此处,只为沾沾喜气,以求一朝得中。及此,这颗“状元樟”的名气越来越大。
世事变迁,时光悠远,当年的状元郎也成为史书上的寥寥几笔,纷沓而来的莘莘学子更是历史深处的几粒尘埃,这颗樟却存活了下来。它活了五百多年,受了数不清的供奉,机缘巧合之下便开了灵智,也开始了修行。
漱枣很是好奇,“为何那位高中的状元郎不管众人的恭贺,特地到你这树下来?”
樟树沉默了一下,似乎叹了一口气,才听到它温润的声音响起,
“这便是个极远极远的故事了,这世间大抵只有我记得了……”
它的声音似乎也染上了岁月的味道,朦朦胧胧,悠悠远远。
《长风卷一·状元樟启》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