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五章 王朝的脊柱【求鲜花、评价】(2 / 2)历史二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崇祯十一年、他大破流寇势力,与洪承畴在潼关埋伏重兵,引诱流寇势力孤军深入,打了农民军一个措手不及,最后流寇势力仅剩18人逃跑。

这一战,他几乎荡平了农民军,取得完胜,将“关中群盗悉平”。

他、忠君爱国,忍辱负重,独立苦撑大明江山。

崇祯十二年,清军入侵,崇祯下令各路兵马驰援京师。由于他主张力战,和投降派杨嗣昌及高起潜素来不和,杨嗣昌千方百计阻扰他入朝觐见崇祯。他只好告病,崇祯听信谗言,罢免其所有官职,将他逮捕下狱。

在他入狱的几年中,流寇势力乘机做大,兵力发展到数十万,占领河南,明朝束手无策,无人能挡。

崇祯十五年,流寇势力第二次围攻开封,崇祯在无人可用的情况被迫启用他,这时他已经四十八岁,这次他忍辱负重、再度出山。

他以江山社稷为重,又一次义无反顾地扛起了阻击流寇势力,挽救明朝的重任。

但此时的情形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一手调教的秦兵已经被朝廷尽数遣散,农民军今非昔比,日益强大;明朝因两线作战,国库早已枯竭。

崇祯十六年,他固守潼关天险,镇守大明王朝的最后一道屏障,与农民军流寇势力形成对峙。

但是朝廷的催战令一日数发,她迫不得已,率五万疲惫之师,出关迎战数倍于己的流寇势力。最后在汝州惨败,明军战死4万余众,潼关失守。

战局之中、他率残部向渭南撤退,流寇势力一路追杀,导致他一度陷入绝境。

面对如潮而来的敌人,他高呼:“持矛瞋目呼狂贼”,英勇战死。

他!明朝的最后一根柱石,他姓孙、名传庭,字伯雅,号白谷,本是一书生、却扛起了一个王朝整整十几年。

敌人评价他文武兼备,足智多谋,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军事奇才。

《明史》评价他:传庭死、而明亡矣!

……

感谢老书友“某石(→_→)”还有“大秦:赢点钱”书友的打赏和月票。

按照规则、两千打赏,还有五张月票,一共加更五章,今天一共发九章,1点一章,晚7、8、9、10、11各1章,然后三章明天补吧。

我感觉明天应该不用加更,另外学生党就不要打赏了,架追读就行了。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