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章 蔡邕来访(2 / 2)槐米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如此最好,大汉如今正逢多事之秋,可经不起第二次张角之事,也不允再出张角!”

蔡邕说得严肃,卫臻听得蛋疼。

“对了贤侄,不知贤侄所得稷王之书,老夫可有缘一观?”

蔡邕也是个脸皮厚的,这边才凶过人,转脸为了看看所谓的稷王之书,贤侄又喊得忒亲热。

当然,卫臻脸皮也不薄。从书房里拿出三卷空白老旧的竹简,信誓旦旦的告诉蔡邕,这就是所谓的稷王之书。看不到文字?那说明老蔡你和稷王之书无缘啊,少爷我就看得到上面的文字,只是文字太过古拙,少爷不大认识而已!

蔡邕被卫臻早准备好的说法堵了个严实,一脸惋惜的道:“看来老夫无缘得见稷王之书真面目,听贤侄你所述,上面的文字倒像是金文,吾倒是对此稍有研究。”

“是啊,愚弟也是如此这般认为,这才请伯喈兄奔波一趟。”

卫兹一旁睁着眼睛瞎白话,卫臻这才知道,感情蔡邕不是好奇,而是老爹给请来给自己涨名气的。

“贤侄近来读的都是些什么书?”

像后世一样,家长和小朋友们的话题总是离不开学习二字,书读的如何,考试怎么样,跨越两千年的时空,蔡邕也没能例外!

“回蔡伯父,近来小侄都在读九章律,太史公的史记和班兰台的汉书、白虎通义也时常读一读。”

班兰台自然是班固,他做过兰台令史,被时下士人称作班兰台。

“噫,为何不读经?”

蔡邕有些意外,卫臻读的这些,九章律是汉律六十篇的一部分,是律法书籍,史记和汉书是史书,当然也可以当做是故事书,白虎通义就更奇怪了,讲的是政治礼仪制度,这种读书的风格让蔡邕有些摸不着头脑。

“诗已经读了。”

卫臻硬着头皮回答,除了失传的乐经,他也就对诗经里的‘风’比较感兴趣,至于尚书、春秋、易经、礼仪那些枯燥无味又艰涩难懂的玩意儿,他是一点兴趣也没有,再说也没啥用不是?

史书其实他都不想读,更别说白虎通义了。但作为一个世家子弟,被时代默认的文化人,要是连一些本朝的名人典故和相关礼仪制度都不了解,那肯定是要闹笑话丢大脸的。读九章律是因为实用,起码得知道大汉朝的基本律令才行,被莫名其妙下狱的法盲可不能当。卫臻更想读的是卫兹说过的大小杜律,九章律毕竟是萧何那时候制定的老古董,到如今已经变动不少,大小杜律才是大汉律令现行版,可惜家中的藏书没有。这一点卫臻真是忍不住吐槽的怨念。国家的律令文本连卫家这样的世家大族都没有,想一想整个大汉朝得有多少可怕的法盲?!

“呃!”

蔡邕不由得拿眼瞥了瞥老神在在的卫兹,心想你家小子够惫懒的啊,一般世家男子,到十六岁这个年纪,就算没通读五经,那也差不多少了。像我家大女,比这小子还要小着一岁,不但诗书烂熟,琴艺也几不下于我,你家这个倒好,拿着诗来糊弄老夫。

卫兹依旧老神在在,就当没看见蔡邕不善的眼神。他家小子这两年读书的奇怪之处多了去了,他都有些虱子多了不怕痒的错觉了,只要这棵独苗身体康健,他还在乎这些小事?再说不读经怎么了?颍川郭家也不甚通经传,世代精研小杜律,每代都有人靠着娴熟律令出仕,还不是有名的世家大族!

“对了,不知贤侄你所得天书,所述何物?”

朽木不可雕也倒也谈不上,毕竟路子走歪和不学无术是两码事,蔡邕索性不问卫臻学业上的事情了。

造反不造反,那都是大家放心里的玩意儿,蔡邕也就是提上一嘴,他其实挺上心所谓的天书的。

“回蔡伯父,主要说的是一些农耕富民之术,其他还有一些稼墙之术等小道。”

本来卫臻准备整三卷所谓的天书,一卷天文知识,是为天书;一卷地理知识,是为地书;一卷杂七杂八,就是人书了。老被人拿张角吓,卫臻哪还敢整这个,当下挑最没有造反嫌疑的拿出来说道。

“士农工商,士为首,农为本,农耕之术也算是固本强国之术,却终究不能和经传相比,此为小道尔!”

蔡邕本以为天书是什么奇书或者什么太清丹书一类的妖书,本来他还想借着卫兹有所求,舍弃脸面,让卫臻述说金文形状,自己翻译,来个先睹为快呢,谁想到是他压根看不上眼的农耕之书,当下就索然无味,心想这下好了,卫臻这小子的路子估摸着更野了,他心下甚至有些怀疑奔波这一趟到底对还是不对。

看着蔡邕一脸失望,卫臻真想顶他一句此言差矣,不过便宜老爹都老神在在的没发话,他自也不敢放肆。只能心里嘀咕,小道尔,小道个屁,经传再牛逼,还能让粮食亩产五百斤?你蔡家是万恶的封建地主阶级,你问问那些饿肚子的黄巾起义军,看看耕种之术是不是小道?

“伯喈兄言之有理。”

知子莫若父,看有冷场的苗头,卫兹适时接过话头,和蔡邕谈起了吴会的风土人情。

两人半白不白的掉书袋,没捞到品评,还得在一旁侍立的卫臻听得半懂不懂,直到便宜听到老爹一句让他浑身一激灵的话。

“伯喈兄,犬子可堪雕琢乎?”

便宜老爹这是要让自己拜入蔡邕门下的意思啊!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