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章 武器走私(1 / 2)瓜子昏睡百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离开的张祥,心里那个郁闷劲就甭提了,军工厂能有什么可看的,无烟火药没发明出来的年代(1884年,法国化学家、工程师P·维埃利制成了世界上第一种无烟火药),现在再先进的武器将来也得面临淘汰,现在也就是解决下就业问题、卖点钱就算了。

以现在奥匈帝国两大兵工厂的生产能力,不乱扩大产能的情况下,光大清帝国的订单就足够消化掉3年以上了,着急个什么劲啊。

何况还有国内军队的日常消耗,装备弥补问题呢。幸好张祥本人认为倒是可以趁着这个机会,远离皇帝大伯咋咋呼呼到是不错。

今后的世界武器市场,倒是可以好好规划规划,日后换装的装备也得考虑出路,总不能当废铁卖掉了吧,而且可以考虑倒卖武器当个军火商啊。

比如德国的毛瑟步枪表现就非常不错,当当二道贩子也是能赚大钱的吗?

往哪销售呢?那简单啊,非洲、亚洲、南美啊,这个年代的非洲、亚洲还是有不少独立、半独立国家的。

虽然他们中的一些很快将被英、法等国吃掉,但经过徳、奥武器加强的他们,也许可以创造奇迹呢?

至于中间的黄金、白银、珠宝、钻石等当然都是添头了,亏损的买卖谁会去干啊。

投入与收获不配比的事,干的人肯定少啊,德国人怕让法国人回忆起那段痛苦的往事,尽量和平解决殖民地争端和扩张问题,少惹麻烦,但张祥这货可不怕、没那么多顾虑啊。

你说为什么,其实张祥认为一战的德国之所以失败,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就是准备不足、决策层失误。

比如情报机关,就是严重的失职。没有完善的敌后渗透计划,粮食、饲料等大宗物品,近乎全部是战争开始后由国内开始运输,那不是自己找罪受吗?

那个时候光运兵力和武器弹药等就吃力至极了好吧,根本没考虑周全啊。

还有对英、法情报机构、特工人员的无力表现。对方的渗透都可谓玩出花来了,收买德国国社党、军队高层,这帮人还真的叛国成功,前线军人没败,后方败了。

至于总能获得什么密码啊、影响产品质量、数量啊,那水平确实值得学习、借鉴和防备。

你说如果一战前德国的间谍早早顺利进入法国、比利时。沿着德军预备突击线路,提前在附近城镇准备大量的粮食、饲料、马车等大宗物资可能失败吗?

更别提,提前勾勒出法国城镇和商人、农夫的粮库、油库等,那德国的后勤压力能小多少啊,开局阶段至于那么狼狈吗?

这些敌后人员还可根据情况,要么在合适的时候破坏铁路、公路、桥梁等战略设施,打乱英法联军的战略机动。

要么退入敌国大后方,鼓吹、宣传点破坏战争的话语,让法国的工人阶级早点行动起来,反对战争、反对现政府,反正打赢了对于军人也没什么荣耀,那一战的结果有很大可能更改。

要知道法国现在可是没有国王的,士兵再勇猛,也不会得到应得的社会地位和奖励的,死了、残疾了家人就没有生活保障了,有几个真正愿意悍勇作战,无畏死战的啊。

如果战争不是发生在法国的领土上,他们会这么拼命吗?真的当广大老百姓脑袋不好使啊。

这时即使有英国的陆军全力帮忙,也不存在影响西线大局的问题啊,大多数英国老百姓也不希望打仗的。

毕竟这个年代英国百姓的收入水平是全世界相对最高的,人均收入、消费能力超出美国20%以上。当然一战开始后,美国工人工资水平上涨100%,英国的工人就郁闷死了。

东线方向更加方便,虽然敌人同样强大至极,但无论是俄国还是意大利,德国、奥匈帝国只要够重视,可操作空间都很大,尤其是俄属波兰、乌克兰,至于周边小国甚至懒得使用这些策略。

所以奥匈帝国方面可加强的就更多了,比如铁路、公路建设增加、运输效率提高、武器的研发配备、战略物资的提前储备等等,不能因为奥地利地区多山就影响战略整体的运输效率啊。

只要奥匈帝国本身发展起来了,平时重视军队一些,脱离肉鸡之名就非常有可能,徳、奥两国联手,在欧洲大陆还真的无需害怕谁的。

说起历史上奥匈帝国为什么会悲剧,只要对历史稍微有些了解的,都会说道奥匈帝国境内悲催的民族问题。

以1914年一战爆发时为例,人口5500万,其中占总人口比例3%以上的民族就有11个,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民族日耳曼人和匈牙利人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3%和21%!

这两个所谓的主体民族即使在自己的国家内的人口也占不到总人口的一半啊!

而在1878年统计时,奥匈帝国的人口还不到3600万,最重要的两个民族在各自国家的比重都超过了50%,匈牙利人人口基本变动不大,比一战前少个几十万。

日耳曼人的人口现在竟然比未来多,张祥心里就咯噔了,妈蛋的,那帮蠢材尽然在未来的30年,把日耳曼人至少外流了数十万,然后拉来了1900万的外来各族人口。

当然历史的1908年,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地区,从奥斯曼帝国那抢了一大块土地,增加了400多万斯拉夫人也是激增的大头,但还有1400多万人咋来的啊。

就凭借人口的自然增长可能吗?那日耳曼人为什么没有增长,反而少了呢。大多都是从俄属波兰、乌克兰,原奥斯曼帝国疆域逃进来的。

然后捷克人12%,波兰人11%。捷克人还好一些,算是哈布斯堡王室的老臣民了,而波兰人加入奥匈帝国主要是当年三家瓜分波兰的产物。

加上奥匈帝国内部管理混乱、民族政策太宽松,任由大量的穷苦俄国波兰人、犹太人、斯拉夫人进入到奥匈帝国避难、发展。

这些人一进来好吗,占着地盘不走了!把一些地区更变成了他们的主场。(不管怎么讲奥、匈的经济和民族政策比俄控波兰等地好太多了,也自由,奥地利王国尤甚)。

塞尔维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一共占人口总数的9%。

这些人和俄国人是同一个民族(其中大部分也是非法流窜进来的),还积极响应塞尔维亚等国的鼓动,分离倾向日趋严重,这些人你让他流窜进来干什么,疯了吗。

历史上费迪南大公去塞尔维亚干什么?然后又发生了什么,大家都懂!所以说整个奥匈帝国在民族性上就是一盘散沙!至于奥匈内部的36个警戒人员问题,反正以后都不可能再有了,就不谈了。

张祥虽身份不够,但早鼓动其父去向皇帝陛下反应了,只要严格控制外来人口流入,一战前奥匈帝国的民族状况就能好不少。

当然要是肯效力的人才那得千方百计拉拢,其他的就万万不能心慈手软了啊。

而当初卡尔·路德维希大公的建议,也得到相当一部分高层的重视和肯定,尤其是匈牙利的贵族们,他们早就为此而发愁呢?他们也担心自己的安全和财产安全啊。

仅1877年第十次俄土战争就有上百万难民被挡在国境线外,1878年边境线上被拦截的非法入境者也超过百万,1879年被拦截的非法入境者也不少。

卡尔·路德维希大公,当初还向皇帝陛下建议过,搞次户籍大普查,对那些数十年来非法进入奥匈帝国的少数族裔,家中没出过军人、高级知识份子的,进行没收财产等,遣返出境。

皇帝陛下眼睛一下就亮了,只是皇帝陛下还在犹豫之中,还没决定什么时候合适实施。

当然,对这一大笔眼前的横财,没人能最终放过,尤其是其中相对富裕的犹太高利贷者和资本家们。

前几年这些家伙跟境外资本合谋,把维也纳证券市场狠狠的洗劫了一番,使得奥匈帝国经济的发展受到巨大的影响,让两国经济和资本的活跃度陷入了低迷。

给了皇家高层和政府资本,全面掌控国家经济创造了有利机会,否则皇帝陛下和大公等大贵族们早狠心拿他们开刀了。

为什么张祥的爷爷那么喜欢他,那可是有道理的。

这小子对自己家人维护,对外狠辣,阴着呢。哪个传承古老的真正大家族,不需要这么个狠辣的家伙替皇帝陛下在明面上背锅。而这个背锅的人身份、地位、能力等还都不能弱了。

往往找一个合适的背锅侠,比找一个明面上的高层代表还难。这个人既得让皇帝信任,从而大力培养到相当高的职务。又要让帝国其他高层认可,能背的起那个锅,更不怕抗锅。

同时张祥考虑事情,能考虑到点上。老人家感觉这孩子是家族的幸运星,且有奥匈帝国一代军神卡尔·路德维希·约翰·洛伦茨的风姿,有成为家族定海神针的潜质。

卡尔·路德维希·约翰·洛伦茨,称号切申大公爵,史称卡尔大公。

19岁进入军队,1809年年轻的大公在奥法战争奥地利处于极为不利时,他力挽狂澜在阿斯伯恩-埃斯灵会战中挫败了拿破仑,击毙了法军4万余人,是奥匈帝国当时最伟大的军事家之一。

而历史上,奥匈帝国的民族问题,自然也会影响到军队的问题,毕竟军队也是由人构成的!

没有一个民族,能作为军队中可以信任的主体民族,如何一边保证部队规模,一边强化军队的对内控制作用,成为了弗里茨皇帝必须面对的问题。

所以奥匈帝国将部队分成了两种,一种是帝国国防军,一种是地方部队,前者是奥匈帝国的精锐部队和机动兵力,作为对外作战和对内镇压的支柱。

他们的指挥官大部分从贵族中选择,从指挥层开始保证对皇室的效忠,这支部队是奥皇最信任的部队,也可以说是投入相对巨大的精锐部队。

而就这支被奥皇视为精锐的、可以信赖、大力培养的部队依然被民族问题搞的一塌糊涂。

按照规定,这支部队按照通用语言分为两种,分别为奥地利团和匈牙利团,这种用所说的语言来区分部队的做法,也算是空前绝后了吧!

但是不要忘了,这两个民族的人数都没有超过各国的一半!你从各地招过来的诸如捷克人、波兰人、乌克兰人、斯拉夫人、马扎尔人他们都有自己的语言啊!

再加上各地方,方言横行,造成了即使统一以某种语言作为标准用语,依然无法高效的指挥部队。

当时的教育水平非常有限,尤其是战争开始后扩军后临时征召的部队,你能指望刚放下锄头,语言不通的农民有多高战斗力吗?

除了最基本的指挥问题之外,随着战争规模的持续爆发,各种民族思潮等等问题,被残酷的战争激发并且不断放大!

原本被寄予厚望的帝国防卫军,在武器不如人的情况下,跟俄国毛子火拼一段时间后就残疾了。随着战争的进行,而发生了各种严重的问题,以往的计划和预防措施被证明都是没有作用的。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