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吃过早饭后,陈襄对李福道:“福叔,送我去上课吧。”
其实,陈襄根本不知道在哪里上课,也不知道要上什么课。但他觉得,李福一定会安排人送他去的。
果不其然,李福立马吩咐道:“陈三,备马,送公子上课。”一个三十来岁的汉子应声而出,看起来还算憨厚,陈襄又记住了一个人。
陈三手脚麻利的收拾好马车,赶到门外,搬出一个小马凳,躬身道:“公子请。”
陈襄有些笨拙的爬上马车,李寻燕跑出来告别道:“哥哥一定要早点回来哦。”
“好。”陈襄欣然答应。
李广利的家位于长安城的东北角,俗称宣平里。宣平里因临近宣平门而得名,居住的都是官宦人家,地位仅次于未央宫北的北阙甲第。
一路上,陈襄兴致勃勃的观看长安城的风景。让他有些意外的是,长安城很安静,并没有想象中车水马龙的景象。
为什么会这样?仔细回顾了一下历史知识,陈襄逐渐释然。
西汉时的长安城最主要的建筑是未央宫和长乐宫,能在长安城内居住的人家并不多,普通百姓一般住在渭城、长陵邑等地。
以李广利这样的身份,也只能在长安城内拥有一座占地十亩左右的宅院,如果是在长陵邑等地,最少五十亩以上。
长安城内的几条主干道都有驰道,专供皇帝出行,其他人妄用就是死罪。看着这些驰道,陈襄想入非非,自己什么时候也能在上面走一走呢?
可惜的是,还没来得及熟悉长安城,目的地已经到了。
西汉时期,除了官办学堂,比如太学和郡国学,还有私学。王侯贵戚大多重金聘请名师在自家府上授课,有家学渊源的则亲自教授。
对于李广利这样不上不下的官宦人家,则是另一种形式。他们会共同聘请一位名师,租赁一处场地作为学馆,只供自家子弟学习。
陈襄今日所去的学馆名为治平馆,取治国平天下之意。
由于是私人学馆,管理极为松散,全凭个人自觉和父母督促,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先生们上午授课,下午放任大家自习。
治平馆教授的内容分为初级和中级。初级以识字为主,教材以《仓颉篇》、《训纂篇》和《凡将篇》为主,类似于后世的千字文。
汉武帝听取董仲舒和公孙弘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选拔官员考核五经,导致官学只有五经。治平馆既然是官宦人家办的,自然紧随潮流,也只授《五经》,是为中级学生的主要课程。
如果有学生认为自己已经超越了学馆教授的范畴,可以自行拜访名师,所学内容也各有所好,是为高级阶段,一般在十五岁以上。
治平馆的首席先生名为蔡赟,因曾担任五经博士,被称之为蔡博士。平常时日,他很少授课,多由弟子代劳,只接受单独的请教。
到了学馆,陈襄随便走进了一间学堂。然而,当他坐下后,隐隐感觉不对劲。因为,这间学堂的学生全都比他小,最小的大概只有五六岁。难道自己跑错了教室?陈襄很忐忑,四处打量。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