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章 再穷不能穷教育(2 / 2)涸平的一天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朱棣转过头面带笑意,对着李彧说道:“李大人,可想起来了吗?”语气虽然平和,但配上高大的身材,却又有一种不怒自威的气势。

李彧脸色铁青的回答道:“臣不知。”

朱棣接着问道:“城内百姓识字率可有三成?”

“不到两成。”

朱棣脸色一变,说道:“食君之禄,担君之忧。李大人可不能在其位,不谋其政啊。”

这话算说的相当严重了,李彧额头上的汗顺着就流了下来。心里还在纳闷,自己也没得罪这位燕王啊,怎么就如此针对自己。

朱棣接着说道:“中原地区自南宋起,已经脱离汉人统治近三百年了,南北文化差异巨大。北平虽是边疆重镇,却有无比庞大的发展潜力。本王欲新建一所府学,在北平行教化之事,大人们有何看法?”

一直跟在后面没吱声的赵全德这时站了出来,他的职责是考核吏治,主管刑法。

“这自然是一件大好事,但是办学的钱粮从哪出呢?”赵全德问道。

朱棣回答道:“由王府出。”

一行人边说边走,已经到了琼岛的最高处,整个北平城一览无余,朱棣依稀可以看出来这座城市后世的样貌。回忆着一天前自己还在高楼林立的北京,不由得出了神。

不过现在还有正事要做,赶紧便收回了思绪,朱棣对着李彧说道:“我送你一首诗,希望你能好好琢磨一下自己应该干点什么。”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眼前的三个人显然被朱棣的诗吓了一跳,李彧和赵全德是正经的文人,自然能听出来这诗非同一般。诗里面的意思还是很浅显的,陈亨虽然有些不明觉厉,但也明白这个王爷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

不过唯一让人疑惑的是在传闻中朱棣就是个爱打打杀杀的粗人,对诗词歌赋可没什么兴趣,这让人难以相信这诗是他创作的。

“王爷有如此才华却声名不显,真是闻名不如见面。”赵全德拱手说道。

朱棣老脸一红,说道:“由于如今科举停办,导致很多生员没有继续学习的途径和意愿,然而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教育是不能停下来的。这也是我想兴办学校的初衷,还劳烦李大人照顾一二。”

李彧赶紧躬身道:“王爷大义,臣自愧不如。”然而他心里想的却是,这王爷莫不是读书读傻了,花自己的钱给国家培养人才?

“现在停止开科取士了,但不意味着科举就一直不办了”朱棣的话里若有所指。

原来是这样,李彧一下就明白了,这是培养自己势力的好机会呀。若是现在出资,未来等科举一恢复,这些学子都有机会成为自己官场上的政治资源,而且这消息的来源肯定是靠谱的。

这时,赵全德突然开口道:“臣愿资助学府五百两白银,为我北平学子谋一份福利。”

李彧一听,这个老油条表态表的也太快了,赶紧说道:“臣也愿意出资五百两。”

朱棣满意的点了点头,哈哈笑道:“好啊,再穷不能穷教育,你们说对不对”,表面上虽然挺高兴,心里想的却是这俩人贪了那么多,就肯出这么一点。

“那学府前期的筹备工作就拜托李大人了。”

“王爷客气了,这是臣的分内之事。”

朱棣伸了个懒腰,这太阳一晒,人的困劲就上来了,加上昨天一宿没睡。于是便说道:“既然这风景也看过了,各位大人就各自去忙吧。”

“臣告退”

回王府的路上,朱棣琢磨着自己的学府虽然重点并不在儒学经典和诗文之上,但还是需要一位真正有才学的人过来撑一撑场面,毕竟不能只靠着自己的厚脸皮抄来诗句进行招摇撞骗。

仔细想了想,那个写后世语文必修课文《送东阳马生序》的宋濂现在应该已经在被流放到四川地路上了。其他朱棣能想的起来的文人好像都不在了,再往后数一数就只有未来的内阁“三杨”,然而这三人比自己年龄还小,肯定指望不上。思来想去就只能去找一找那个“黑衣宰相”姚广孝了。

姚广孝虽然以造反出名,自身的才学却是相当不错的,并且与宋濂,高启为首的众多文人关系都不错,把他请过来应该能撑起这面大旗。

然而朱棣并不知道姚广孝现在在哪个寺里当和尚呢,只能唤来侍卫,嘱咐他跑一趟南京僧录司,询问一下法号道衍的僧人在哪里出家,把人家给请过来弘扬一下佛法。朱棣还不放心,怕侍卫把人硬绑过来。特意强调要遵从道衍大师自己的意愿,不要强逼着。

不过历史上人家也是上赶着过来给朱棣洗脑的,此行问题应该不大。

回到王府朱棣已经困得不行了,睡觉前还告诉丫鬟们在晚饭前叫自己起来,随即便沉沉的睡着了。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