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舆论的力量(2 / 2)枪手1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其三,军队其实是支持的。这件事情,与军队的关系不大,但因为李泽会支持这项动议,那么军队必然会亦步亦趋。

实际,开这件事先河的,正是李泽自己。靖安军便是活生生的例子。

所谓靖安军,实则便是过去的地方武装,只不过在前朝时期,他们被叫做县兵、郡兵、府兵等等,由地方政府实际控制。

当朝廷强大的时候,这些地方武装力量,当然便只是起到一个维持治安的作用,但当中枢无力的时候,这些地方武装就很难说了。想想过去的那些节度使麾下的武装力量,有相当部分,就是这样的一些地方武装发展而来的。

李泽将其整合,统编,然后成立了靖安军。实行半军事化管理,从中枢到地方之,实行了垂直管理,地方之唯一有权任命的,就是县一级的靖安军指挥使,而到了州府一级,便需要由靖安军的同意,到了行省一线,已经是属于正式的高级军官序列了。正是这一次的整合,使得朝廷将全国的所有军权,统统都收回了,从而使得地方官员,再也无法涉足军事力量。

只不过这一次的整改,是由于李泽牵头,而且事情涉及到了更加敏感的军事力量,所以基本听不到反对的声音。一路顺风顺水地便完成了。

不过这一次的改革,触及到了地方政府的核心利益,他们要是不抗争,那就奇怪了。

整体来说,双方的力量对比,还是可以称之为旗鼓相当的。

李泽不准备插手。

哪怕他现在仍然有一言而决的能力。

只要他开口了,地方的那些代表,有很多只怕立马就会反水同意这一次的改革,但李泽并不准备这么做。

他希望这些人能有自己的判断力。

到底怎么样,是对这个国家更好的,他希望这些代表能做出自己选择而不是盲目地跟随,否则自己就白白地成立这样一个代表大会了。

大唐周报这一段时间以来,一直都在连篇累犊地宣讲着成立专门的水利部的好处。这便是控制舆论的好处了,从历史之的黄河之在,一直说到现在,治河治河,历朝历代都在治,为什么一直没有治好呢?为什么每隔那么几年,总是有无数人为此而倾家荡产呢?

看了这些发表在大唐周报之的文章,有理有据,声情并茂,让李泽也不禁为之拍案叫绝,为徐想的这一动作而大加赞赏。

而根据内卫方面的情报来看,在这些文章公开发表之后,原本反对派占多数的山东、河南等地,已经开始渐渐反转了,原因无他,就是去年这些地方,刚刚被黄河泛滥给整治得倒了大霉,老百姓们记忆犹新。

薛平创办的长安周报,则更是毫无顾忌地撰文批判地方反对派们为了一己私利而罔顾国家大事。与受朝廷控制的大唐周报不同,长安周报的批评更另直接,更加犀利,这份报纸,本来就是一份以品评朝廷政策之优劣而闻名的。虽然创办的时间很短,但在国内,名气却是极大。身为当朝议政,长安周报总编辑的薛平,是有名的挑皇帝刺儿的家伙,各地虽然被气得怒火攻心,却也对其无可奈何。

别看平常薛平对于徐想的很多政策大加鞭挞,但在这一件事情之,他却是大力支持徐想的,无他,薛平从根子就是一个想要尽力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枢权力的人。

事情一步步的发展下来,徐想一派,慢慢地竟然是大占风了。不得不说,舆论的力量,在这一次的争论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李泽相信,经过这一次的交锋之后,很多人一定会明白掌控舆论话语权的重要性,说不得下一步,各地的报纸之类的东西,便会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地疯长。

李泽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情。

民可使,由之。

民不可使,知之。

这才是事情的正常状态。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