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铮带兵驻扎昌陵的决定,并不是临时起意。早在耶律彪刚死,赵国初现乱象的时候,他就递交了北伐的折子。
倒不是他着意抢功,但是满朝上下,只有他和胡人的精兵良马还有一拼之力。光复中原的希望近在眼前,但凡是有志报国的人,都不想错过这个机会。
只不过他上了这封折子之后许久没有回音。燕铮再三上书,言辞恳切,不过依旧是石沉大海,最终传来了诸奎弃寿春城而走,诸元大败,荀畔接任京口的消息。
皇帝以为有了黄旭就可以压制自己,所以故意压下不回。不过皇帝要是真的以为黄旭能抗事,那就错了。
黄旭虽说比墙头草强些,终究还是看人脸色,不会对自己下死手,朝中也承受不起失去自己的损失。包括荆州豫州在内,现在燕铮坐拥八州之地,已经不是从前没有盐场和马场的荆州了。
这就极大的减少了燕铮受到的牵制。
从前没有战事,还能维持表面的和平,自从黄旭下令,要燕铮击退临邑王,两者之间的矛盾就逐渐走到了明面上。
燕铮开始培养自己的体系势力,自行招募军卒,调配资源,渐成半独立的状态。没有只许朝廷压制自己,自己不能反抗的道理。
也许从灭蜀的那一天起,就注定了这样的结果。
不过如果朝中依旧这样行事,对任何一个有能力的臣子都十分猜忌,这次北伐断然不会成功。就像他说的,他当然不会造反,但形势逼人,只好吓一吓黄旭,让他不要再打自己的主意。
到了昌陵,就离晋京不远了,说不定姜妩会来看自己。燕铮想到这里,还有点高兴。至于崔游,他一直觉得崔游与自己志同道合,不过事有万一,为了稳妥起见,还是不要让崔游留在军中,让他借崔奕的事情,去清河待一阵子好了。
——晋京——
距离荀畔临危受命,接替诸元镇守京口,已经有三个月了。薛逸少原本与他叫焦不离孟,孟不离焦的,骤然没了这个人,顿觉寂寞。
他只是直率,终究不是傻子,没有荀畔为他转圜,这几天话都少了许多,除非憋不住。
薛逸少看着手上的积压的折子,封面上是笔意锋利的“燕铮”两个大字。打开一看,内容几乎一模一样,只是言辞越来越迫切。他犹豫了一会,还是走到一旁黄旭的理事处:“黄大人。”
黄旭在看前线传来的战报,闻言头也不抬:“什么事?”
薛逸少定了定神道:“大人,燕郡公的折子已经上了四封,言辞急切,当真不要呈给皇上看吗?”
黄旭还是没抬头:“不还是那些话吗,他想要北伐,皇上不会同意,何必徒增皇上的烦恼,不必。”
他眉心皱起,是不愉快的征兆,薛逸少若是识趣,现在就该退下了。但薛逸少要是看人眼色,他就不是薛逸少了:“大人,燕郡公是一品边疆大吏,他的折子怎么能不上达天听?此事责任重大,大人三思啊。”
黄旭这下抬起头,嘴角下撇。
当天下午,翰林院人人都知道薛逸少受到权臣黄旭的责骂。黄旭令薛逸少静思己过,不要嘴比脑子快。薛逸少本人倒跟个没事人一样,下朝后施施然回家,全不受影响。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