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几日,刘甘便在景晴的指派下,把米粮买到,买下了城郊的一座废旧的农舍大院,准备用来白日里收容那些孩子们,好让那些大人能抽身某些生计,在大院旁建好了临时的屋棚以用蒸煮。
虽然还很粗陋,但是总算能开始了,景晴心里道,明日得去一趟巫溪巷。派人送去拜帖,刚得知郭老愿意一见。
“小姐,到了。”紫菁先下车,放下凳子,拉开车帘,让景晴下来。
景晴今日所穿,依旧是素衣,头上依旧是素色发钗,只是穿了很庄重的宾礼服装,整个人看起来端庄持重。
紫叶昨夜被吩咐去拿这套月白色广绣八幅罗裙,有些诧异,听景晴解释方知道,这位郭老,是个德高望重的老先生,授学几十年,学生广布天下,受文人雅士的敬重。
景晴亲自去敲那扇有些陈旧的木门,轻叩三下,放手静立,等待里面开门。
门吱呀一声打开,一个十二三岁的童子模样的男子看向来人,“请问来者可是景氏小姐。”
“是,景晴特来拜谒郭老先生。”景晴半礼后道。
“请进,郭老已在正厅。”那人做了请的姿势,走在前面引路。
简单古雅的正堂上,宛然端坐着一位老者,银鬓半白,手里拿着一书卷。
“景氏景易之女,景晴,字倾阳,特来拜谒郭老先生。”景阳在厅中站定,方才开口,说完,恭恭敬敬行了个天揖,以示敬重。
“小儿可见吾院内有株静夜兰?”老者抬眼,看景晴温声问道。
“景晴刚未曾留意,不过郭老先生提及,景晴出去时必当参详一二。”景晴虽然不知郭老先生何有此问,但刚刚的确未左右观望。
“善!”郭老先生微微一笑,能入人之室而不斜视,是为礼也,他放下手中书卷,道,“尔有乃父之雅德,老朽愿闻一二。”
“老先生授业万千,桃李天下,景晴钦佩,老先生炳烛之明,景晴当以为敬。景晴有一事求老先生。”景晴缓缓道,“景陵城内,去岁寒冬,饥民几千,幸得几大家族援手,饥民多安居下来,但……仍有老弱妇孺及鳏寡孤儿流离在城内外,景晴擅作主张,想为其子女孤儿设学堂。”
“哦?这倒是善事。”郭老捋了捋胡须,缓缓道,“但尔可知,民生为本,若生且不可得,如何习教化,明理思德?”
景晴思量许久,虽然有想过,但郭老这翻询问,却是有论辩之意。
“景晴若言之有撞,请郭老担待。”景晴半礼道,“民生为本,温饱二字也;鳏寡者,若有子女,定甚爱护之,然分身乏术。孤独者,无父无母,无为之计远者,世人当以为责。若有学堂,师者授业,鳏寡者,可日出谋生计,以己之力供养子女,得常人之体面。孤独者,可有先生教习明理,知礼明智。贫民疾苦,难习诗礼,世道伦常,能者扶弱为善也。”
“然!大善也!”郭老惊喜拍掌和之,“若简有女如此,大智大幸!”
一个芳龄十几的女娃娃,居然识如此大道,明如此大理,有如此大德,善哉!
景晴恳请郭老操劳,选一二门下子弟,给饥民幼子讲学,郭老当即应下,后又与景晴说了许多话。景晴也惊叹郭老之智慧,实在是常人难以企及,大有豁然开朗之意。
景晴在心里踌躇许久,终是问出一句:“郭老先生,晴儿有一问,请郭老先生解惑。”
“不妨一说。”
“都说君子当以德善持身,但若有有一日,面临两难之境,救人会伤己,当救是不救?”景晴郑重道。
“你今日此来所求,已然证明你之性情,你心里应有答案,却何故再问呢?”过来捋捋花白的胡子,又语重心长道,“世事难两全,孰有那么多利人利己之事,多是谦让和付出,救人与伤己,如果救的是人命,伤的只是身体发肤或者名利,那固然是人命为重。为人在世,唯求无愧于心矣……但,有几人能坚持一生……”
“能有几人坚持一生?……”景晴把这句话又念了一遍。
“舍己救人,已是为难,更难的是,伤己之后,十年,二十年,依旧不怨不悔,这才是人心该追求的境界。”郭老说得很慢,似乎有些乏了。
景晴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但心里,却是问自己,是否能做到如此?自己实是有一丝怨恨的,郭老说得对,既然帮了,既然舍了,那何不放开,让自己解脱。
直到郭老频频按住眉心,郭老那书童提醒郭老该歇了,景晴才起身拜辞。
“老朽确是有些乏了,今日便到这吧,小儿出去可看看那静幽兰,此乃汝父所赠,如今生得很是盎然。”说完在书童搀扶下,缓缓进入内堂。
郭老不但找了门下弟子前去教习,那先生还在学堂的布置和饥民安置上,多有真知灼见,景晴的思绪大为豁然。
不到一月,学堂便已有数十幼童,有三位郭老的门下自愿前来授学,虽然明言分文不取,但景阳还是代那些幼童,按照礼数,每月给先生赠以食粮或文房砚墨。
学堂附近盖了几间简陋的土屋,暂且让那些饥民住下,孤儿则直接住学堂,由饥民中的老人,看护一二。
景陵城郊多桑树,景晴便让刘英让外产中一家丝绸行,在前往收购蚕丝、丝绸时带回一批蚕,让那些妇人学着采桑养蚕。
老有所养,幼有所依,幼有所学,壮有所为,应是可以做到的。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