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礼,是华夏民族嘉礼的一种,华夏族的成年礼,为男子冠礼,女子笄ji礼。
一般由家里的长辈依据传统为青年人举行一定的仪式,才能获得承认。
根据《仪礼·士冠礼及《礼记·冠义记载,士阶层以上的贵族男子到20岁时,家庭要在宗庙中为之举行冠礼。
但大宋的士大夫们却认为冠礼只要在十二岁以后二十岁之前都可以举行。所以高俅才打算趁着高槛十岁生日,同时又是除夕这么个好日子,给高槛举行及冠大礼。
除夕当日清早,高家人早早地在祖庙里摆设好了冠礼过程中所需要的盥洗之器、冠服、梳妆用具和盛酒礼器等,高槛被管家拉着再三叮嘱着仪式上的礼仪和规矩。
待陈设完毕后,高氏的族人和前来观礼的嘉宾依次就座。
高俅从大门左侧出来迎接主宾和赞冠者,主宾自然是德高望重的苏轼,旁边的“赞冠者”是皇帝赵佶派来的太常寺卿、枢密院副使宰相蔡京。
文学泰斗主持,副宰相协助,高槛这及冠大礼的规格可谓是蝎子拉屎——独一份了。
高俅引导他们进庙。在这个过程中,每走到拐弯处,三人都要互行揖礼,走到庙门前,又是互相揖让后再踏入庙门。
进入庙门后,三人在行进中再次相互揖让三次,在升阶时,主宾又三揖三让后,方才升阶升堂。
这不厌其烦的揖让体现了传统礼仪所蕴含的敬让精神。
仪式正式开始了。
苏轼和蔡京依次将三种不同的冠给高槛戴上,每戴一次高槛都要更换一次与冠相匹配的礼服,这称为“三加”。
“三加”过后,高槛入席坐下,蔡京上前为他梳头、挽好发髻、插上发簪,用一根黑色丝带缠住发髻。
然后苏轼向高槛致祝辞,并给他加上黑布冠,高槛起身,在下人的帮助下回到房中换上玄端服,系上暗红色的蔽膝,出房后面南站立,此为初加。
然后又经过了再加和三加两道程序,与初加的礼仪一样,只是穿戴的衣冠不同。
在这个过程中,苏轼和蔡京每次加冠时都要向高槛致不同的祝辞,都是一些劝勉与祝愿的话。
三加之后,高俅设筵席于室门西边的大堂正中,高槛迎来了他的首次成人礼遇。
苏轼上前作揖,请高槛入席,面朝北向高槛端上酒杯,蔡京向他进上肉食,高槛拿着这些酒肉祭祀高家祖先,表示不忘本。
祭祀完了祖宗,苏轼则以成人之礼与高槛相互拜揖,表示高槛是个大人了。
接着高槛带上干肉从西阶下堂,到东墙那边,从北头的小门出来,面朝北拜见母亲晁氏,并献上干肉,晁氏行礼接过后准备离去,高槛拜送,晁氏又拜。
接下来到了给高槛取字的环节。
取字是冠礼重要而特殊的仪式,因为在古代的社会交往中,成年之后,名只能用于自称,除皇帝和他老子外,任何人不能直呼其名,只能称字,以示尊敬。
高槛拜见母亲回来,面朝南于西阶东边站立,苏轼为高槛取了个表字,唤作“定安”期望他将来能成为一个定国安邦之才,高槛大礼拜谢苏轼,从今以后他就是高槛、高定安了。
起好了表字,高槛拜见了师长以及前来观礼的嘉宾,然后出庙门、入寝门,拜见高家的女性长辈,礼节与见晁氏一样。
高槛回家后更换服装,再戴上玄冠,穿上玄端服,系上暗红色的蔽膝,先去拜见皇帝赵佶,然后再分别去拜见皇太后和有几个有名望的老者。
等拜完了,高槛的及冠大礼终于完成了。
冠礼结束后,高俅设宴酬谢来宾,并赠给他们一束帛和两张鹿皮作为谢礼。
最后把宾客们送出大门,又派人把仪式上用了的一些肉食送到来宾家里。
整个及冠大礼的流程才算是彻底结束了。
等冠礼结束,已经到了黄昏时分,高槛累得精疲力尽,他感觉这比练一整天的功夫还累。
于是也没和家人一起守岁,只草草吃了一些馎饦,也叫汤饼,我们现在叫汤面片。
吃过以后就睡下了,一觉睡到了第二天早上鸡鸣声响起。半年的坚持,早已让高槛形成了习惯,起床后照例锻炼了一阵。
练完了以后,丫鬟小楠按昨天冠礼的样子给他盘好了发髻,穿戴好了衣冠。
穿戴整齐以后,高槛前去给高俅和晁氏磕头拜年,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吃了一顿早饭,然后高槛就随高俅进宫去参加春晚,观礼。
每到新年,大宋朝和友邦以及属国之间,都会互派了使者祝贺,称之为春晚。
辽国、西夏、交趾、高丽、回纥的使者早就来到了汴京,等候多日了。
来到皇宫,伴随着礼乐之声,隆重的春晚活动开始了,各国使者参拜皇帝后奉上了国书和贺礼,并献上祝词,基本上大同小异,互相拍拍马屁而已。
接下来就是重头戏了,礼部安排了三场庆祝活动,分别是文比、武比和蹴鞠。
意思再明显不过了,想借这几场活动彰显一下大宋朝的文治武功,压一压辽国和几个属国的气焰,好让他们老实一点。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