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一(1 / 2)淇之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罗衣街,在较为清冷的西城门附近。街东一所老宅,玄色大门,一开一合间吱扭扭响,仿佛马上就会朽掉。门楣上的匾额,原本用金漆刻了“沈宅”两字,日久天长,金漆差不多已剥落殆尽,变作黄铜锈色。

宅内三重院落,布置得颇有意境,恰似江南园林,毕竟沈家早年是南瑜商人,因生意方便才迁到大楚,但这种清雅的园林风格,配上楚式老屋,总有些不伦不类的感觉。

沈老爷今年五十整,做茶叶生意,沈夫人小他一年,极善管家教子。沈氏早些年也是个大族,很有些积蓄,近年间生意走了下坡路,每年只能赚回本钱,既没有闲资修缮房屋,也无法履行给下人一年两衣每月例米的承诺,日子过得越来越不景气。为了能重新过上从前的好日子,沈老爷和夫人都将希望寄于女儿身上,只盼日后能攀门好亲事,提携娘家。

这位被寄予厚望的小姐是太和三年生人,因沈夫人梦见华光入房而产下的她,所以名为梦华。从小到大,但凡亲戚朋友上门拜访,沈夫人必会叫出女儿见客,并极力赞扬一番,聪明、善解人意、孝顺懂事,凡是褒奖之词用了个遍,说得那孩子面皮通红,浑身鸡皮疙瘩加不自在,恨不能有个地缝钻进去。

沈夫人满嘴里说的这些话,客人们听着,再看看那孩子,乍一看还真挺符合。但实际上沈夫人就一句话相对中肯,即“这孩子聪明着呢!”细究起来,沈梦华也算不上聪明,只是相较起同龄孩子,更“上进”些而已。十岁起,她就帮母亲操持家务,待人接物最是稳重娴淑,唇边常噙一丝羞答答的微笑,谈吐举止极为得体,完全验证了她母亲的话——可怜这孩子,听了母亲那些人前夸赞,一门心思认定母亲想让自己成为这样的人,硬是拼尽全力让自己去贴合母亲口中所言,仿佛若不如此,就是大大的不孝。

而在沈老爷心中,女儿想怎样就怎样,高兴就好。晚上关了店门回家,就着小菜喝两口热酒,兴致起时同女儿谈谈诗词,行点风雅的酒令——为了父亲这点小喜好,沈梦华硬是啃下了书房里那满满三箱诗词书集。

就这样,沈梦华扮演着父母心目中的自己,长到了十四岁。

十四岁这年的九月初九重阳节,正是沈老太太七十古稀之年。这是大寿,沈家几名子女商议了半个月,决定每家出几分,凑些银子,好好操办操办,地点就定在梦华的二姑家。二姑早寡,拉扯着独子长大,又因寂寞,执意把老太太接过来养着。沈老爷因她家花园不错,便决意设宴在彼处。

寿宴当日暖阳高悬,和风萦回,满园清凉。不过巳时,沈老爷一家,和嫁在一家还不错的钱庄的大姑奶奶,拖家带口地全到了。舅姑姨,表兄弟姐妹,多时不见,高兴地相互寒暄,这其中沈梦华无疑是焦点。她今天穿一身粉绿色的衫子,更衬得眼如秋水,面比梨花,极尽温婉地回答着长辈们的问话,又以羞涩的笑容来回应兄弟的打趣,再轻轻跟姐妹说一番如今时兴的绣样。沈老太太很高兴能见到这个孙女,招手叫她过来,坐在自己身旁。

酒席设在荷池边上。残荷败叶,余香犹存。酒桌四面围着榆木花架,各色菊花都开了,盛景一片,引来蜂蝶流连忘返。一时间拜过寿,沈老爷和那位姑爷划起拳来;沈夫人同大姑喁喁低语;一众兄弟姐妹相互打闹。沈梦华独独坐在老太太身边,一面给祖母扒螃蟹,一面听她讲些陈年旧事。

二姑因阖家齐聚,分外欢喜,时而劝小辈们多吃蟹,又催促丫鬟上热酒,适才起身往厨房去,回来时端了一大盘藕片,亲自分到各人盘中,笑道:

“来,尝尝。自己种的藕,刚蒸出来。”

“嗯……不错!这藕可真是新鲜,味道足,又甜又糯!”“还是三妹会拾掇,把这花园整饬得多好!”“三妹现在可算享福了,明昭省心,当了官,又孝顺,从不花天酒地。”

二姑喜滋滋地一路分下去,嘴里应着:“嗐,八品小米大的官,也不算什么。”转到老太太这边,亲手夹了一大箸,送到沈梦华盘里。沈梦华连忙欠身,轻声让道:“二姑也吃。”

“你吃吧。”二姑笑着,双眼从老太太转到沈梦华,扫了几个来回。才要说话,就听大姑问道: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