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军在汴州城外,一日大胜吴俊熙主力,六日时间便攻下汴州城,直接瓦解二十万贼军势力,威震中原。捷报传至长安,自然是龙心大悦,朝堂振奋,皇帝下旨封赏激励。
京畿道一方对左神策军的信心大振,那些失了祖业,逃亡到东都的士绅豪强,纷纷出钱出力协助官军平叛。便是京畿道本地的士绅家族,也是配合出粮,将左神策后勤补给完善充足。
而河南道其余诸寇,则是一夕三惊,未曾想到官军如此犀利,四万人马便轻松大破二十万贼众,让他们兔死狐悲之余,不由更加担心起自家命运。
此战之后,魏燃立下破阵首功,扰乱敌军前军,并迫使中军主力移动前往支援。这直接导致之后神策骑兵背冲时,贼首吴俊熙无法直接指挥后军抵抗,以及派遣中军支援稳固阵型。
此后席卷贼军时,魏燃又立下擒贼斩首之功,直接导致汴州城内群贼无首,使得攻心之计得以顺利执行。
全军当中,以魏燃战功为首,无人敢于质疑,即便是张振,也只是阴阳怪气的似激励似讽刺的嘉奖几句,该有的封赏一个都不能少。
魏燃此前为军中旅帅,平时统军为一百。旅帅之上为校尉,统领的军事编制为团,一团辖二到三旅。此为军中基础作战单位的军职,需要相应的武散官品级方能担任。
由于魏燃立下的功劳颇大,又有李承业的关系在里面,再加上寿宁公主在记录中为其请功,皇帝的嘉奖旨意中亲自提拔其武散官:正七品致果校尉,授勋云骑尉。
意味着魏燃正式进入到禁军军事体制中,若放军中,最少都是一个实权校尉,但还不能任职将军。
不过他首先破阵,并且斩首吴俊熙的事迹,不知被什么人有意无意,广泛传了出去。吴俊熙当年好歹也是绿林道上领袖人物,江湖中鼎鼎有名的高手。
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卒子给砍了,着实让人惊讶。这使得魏燃的名头不仅在军中,更在江湖上立起了号,无形中多了一些朋友,也多了一些敌人。
而此时贼寇一方,唯一能与官军匹敌者,自然只剩天补均平大将军王献之,其下同样是二十余万兵马,中间甚至有多个江湖势力支撑。
并且王献之盐商豪强出身,家中不少人曾于边境从军,知晓练兵统军之法,麾下也有数万核心本部,皆是精锐敢战之士。比较起吴俊熙来说,军队的组织力和战斗力自然也要强出不少。
比如此时听到汴州城的消息,王献之并没有像吴俊熙那样将二十万兵马全数集中到一起。这种大兵团集中,看似兵多将广,实力强悍。实则上下难以协调,左右无法沟通,组织架构非常薄弱,极容易一点突破后,割裂军中各部联系,造成全军崩溃的局面。
吴俊熙便是典型例子,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也不少,比如淝水之战,北府兵八万破前秦八十万。比如李世民三千五百玄甲精骑大破窦建德十万夏军。
所以王献之亲自率领本部兵马七万前往徐州,与庞勋群寇会盟,驻守徐州城,其余诸军分立宋州虞城,濮州濮阳,曹州州城,再与亳州冯江结盟。
以此做出一道环形锁链,围绕汴州封锁住官军东进之路。官军数量不足,只要进攻一部,其余诸部皆可西进,袭扰官军后勤补给,再将其围困于包围圈中,以兵力优势逐步围歼。
王献之此番军势行动,足以见之其在河南道众匪中,是唯一一个具备军事战略眼光的贼首,也是此行最难对付的敌人。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